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赟
![]()
过去的一周,西贝的厨房“冒烟”了,始祖鸟的烟花秀“炸”了。
纷纷扰扰中,9月渐深秋也渐深,一场雨接着一场雨,一场秋雨一场寒,街边的炒货店也开始炒栗子了。一锅栗子炒出来后,没等变凉就已经卖完了。
走在满街糖炒栗子的香气里,会想起什么?最近又在翻读马来西亚华裔作家黄锦树的书,他那句“我们都是在雨中长大,是以记忆总是潮湿多汁。”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死在南方》是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以及他写的树,一如历史的藤蔓缠绕,今天的夜是阴历七月的最后一夜,今天的夜话就写写栗子树。
地处燕山南麓的迁西,是唐山市唯一的纯山区县,当地人用“七山二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来形容迁西,其中“七山”里大部分是板栗山,可见当地板栗之多。
作为“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县拥有75万亩板栗种植基地,其中“燕山早丰”品种占90%以上,因其“香、糯、甜、易剥”的优良特性,成为糖炒栗子的首选原料。
上周,永辉超市宣布与迁西县达成合作,并通过合作企业计划采购约2500吨板栗。根据永辉超市介绍,上线的“永辉开心栗”原料选自迁西核心产区“燕山早丰”板栗,这些板栗自然落果采收,当日完成捡拾与预冷,永辉设置4道筛选程序,炒制后经人工复检。在其线下门店还推出花车“福栗官”主题活动,配套试吃互动和买赠优惠,营造“城市中的市集好栗”消费场景。
说到这里,笔者想起此前看到过的一个栗乡老者关于旧时记忆的描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请一个劳动力一天只要十几块钱,卖几斤板栗就可付工钱,家里每年产板栗三四千斤,两三年的板栗收入就可盖起一栋楼房。可后来,摘一天的板栗,工钱都难付……”
如今,“板栗+合作社”“板栗+电商”“板栗+文旅”……从产地到全国、从批发到零售、从线下到线上、从销售到文化……今年5月,迁西县组织开展了板栗精品示范园认购权竞拍活动,邀请全国各地的多家企业参与。
济南街头的店家告诉笔者,鲜栗子都是从河北发来的,每年栗子差不多在中秋节前后上市,国庆节以后销量逐渐变多,一直持续到来年3月份。
如果有人问,今年哪个省的文旅标语最火,答案肯定是河北——“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
十五年前,2010年9月,河北开建中国板栗博物馆,其实,山东的山海间,也有板栗盈枝。日照市岚山区黄墩镇的3万亩板栗,也已形成内销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出口辐射欧美的双线格局。家家户户收板栗,颗颗板栗有人收,今年优质的板栗果的收购单价为1.2-1.5元一斤,带动全镇村民增收6000多万元。
在济南的山间,也有栗树,5月底至6月初,夏日里,碧绿与鹅黄交错着,栗树开了花,有老人曾将编好的栗花辫塞给笔者说:“带到城里去,能熏蚊子。”那样的场景,笔者想起日本作家永井荷风的《梅雨前后》中的片段——“正午时分,初夏的阳光直剌剌地照在栗子树和檀香树的树梢上,只在篱笆外的小路上投下了一小片树荫,小道上只能听到雄鸡还在不厌其烦地打鸣……院内的小路两旁长着麦冬草,小路一侧种着酸梅、栗子、柿子和枣等诸多果树,且棵棵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栗子树花香浓郁,柿子树的嫩叶更胜于枫叶,眼下树叶儿的颜色正是最娇嫩欲滴的时候……”
如今的秋,山里的柿子树又挂满了橙色的果,在山里吃炖鸡,也常能吃到浸着浓厚汤汁的栗子。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