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一位资深的酒店&餐饮从业者
最近有个事儿挺火。
9月16日,美国网球选手泰勒·汤森德在深圳参加2025年比利·简·金杯总决赛期间,在社交媒体上连发好几条视频,吐槽酒店给她的中国菜。什么花胶烧甲鱼、干锅牛蛙,她一脸嫌弃,说这玩意儿怎么吃啊。
![]()
网上一下子就炸了,好多人说她侮辱中国菜,没文化,没教养。
说实话,第一眼看到这新闻,我也挺来气。咱中国美食博大精深,花胶甲鱼都是好东西,你一个老外懂个啥?但气着气着,我转念一想,咱是干酒店餐饮的,这事儿除了骂老外“没见过世面”,咱自己有没有能反思的地方?毕竟,客人住咱们酒店,吃咱们饭,最后吃得不高兴,还闹得全网皆知,这对谁都没好处。
![]()
一、客人吐槽,先别急着骂,先想想“服务”到哪了
汤森德是个黑人运动员,从小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长大,那地方吃啥我不太清楚,但肯定跟咱广东菜不一样。她可能一辈子没见过甲鱼,没吃过牛蛙,突然看到这么一盘“黑暗料理”,第一反应肯定是懵的。这就像让一个从来没吃过臭豆腐的老外,直接来块炸的,他可能也觉得“这玩意儿坏了”。
咱老说“尊重客人的饮食习惯”,这话谁都会说,但真做到位了吗?汤森德不是普通游客,她是参赛选手,住的是组委会安排的酒店。这种大型赛事,运动员的饮食可不是小事儿,直接关系到比赛状态和体能恢复。酒店在接待前,有没有做过功课?比如,问问她的饮食偏好?有没有忌口?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就算她不是大牌球星,是个普通运动员,这点基本的客情调查也该有吧?
![]()
我猜,大概率是没有。或者就是按“国际标准”给准备了一套中餐菜单,觉得“来了中国就得吃中国菜”,这叫“特色”。但“特色”不是硬塞给客人的。就像我朋友去云南旅游,当地导游热情推荐“昆虫宴”,竹虫、蜂蛹一盘盘上,我朋友看着就发怵,最后只能啃方便面。你说云南昆虫宴是不是特色?是!但不是所有人都受得了。酒店餐饮也是一样,你得看客人是谁。
二、现在的人吃饭,早就不只是“填饱肚子”了
这几年餐饮市场变化特别大。以前出去吃饭,图个好吃、实惠。现在不一样了,大家更讲究“体验”“健康”“个性化”。你看看现在火的餐厅,要么是环境特别好,适合拍照打卡;要么是主打健康轻食,食材讲究;要么就是能根据客人需求定制,比如素食、 gluten-free(无麸质)、低卡低脂。
酒店餐饮其实更该跟上这趟车。运动员的饮食,那更是“个性化”的极致体现。他们需要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还要能快速补充能量。你给一个马上要比赛的运动员上一盘油腻腻的干锅牛蛙,他就算爱吃,敢吃吗?胃不舒服了,影响比赛谁负责?
我之前听说有个五星级酒店接待一支足球队,人家教练组直接带着营养师过来,跟酒店厨房开了三天会,把每餐的食材、烹饪方式、热量都定得死死的。酒店虽然觉得麻烦,但最后球队住得满意,下次还来,还推荐给其他队伍,这才是长远生意。
反观汤森德这事儿,如果酒店能提前了解到她可能不习惯中餐,或者赛前需要清淡饮食,给她准备一些烤鸡胸、意面、蔬菜沙拉这类西式运动餐,她还会发视频吐槽吗?大概率不会。她可能还会觉得“中国酒店服务真贴心”。
![]()
三、别让“文化自信”变成“文化固执”
现在大家都讲“文化自信”,这没错!中国美食就是牛!但“自信”不等于“固执”,不等于觉得“我的东西就是最好的,你必须喜欢”。真正的自信,是既能欣赏自己的好,也能理解别人的不同。
就像咱们去印度旅游,满大街都是咖喱,各种糊糊,咱可能也吃不惯。如果当地酒店非说“这是我们印度国菜,你必须尝尝”,你心里啥滋味?你可能也会私下跟朋友吐槽“印度饭太难吃了”。这叫侮辱印度菜吗?这不叫,这就是个人口味差异。
酒店餐饮,尤其是在接待国际客人的时候,得有点“国际视野”。不是说要把中餐改成西餐,而是要在提供地道中餐的同时,给客人“选择权”。比如,早餐可以有豆浆油条,也可以有面包牛奶;正餐可以有宫保鸡丁,也可以有煎牛排。让客人自己选,而不是强迫他“入乡随俗”。
我上次去杭州出差,住的一家老牌五星级酒店,他们的自助餐厅就做得特别好。中餐区有片儿川、龙井虾仁,西餐区有现煎牛排、意大利面,还有日料区、东南亚区。客人来自哪儿,都能找到自己想吃的东西。这叫什么?这叫“以客为尊”,这叫真正的服务意识。
![]()
四、酒店餐饮人,该从这事儿里学到啥?
汤森德吐槽中国菜这事儿,对咱们酒店餐饮人来说,是个挺生动的反面教材。别光顾着骂老外,咱得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以后才能把生意做得更好。
第一,把“客人调研”做在前面。尤其是接待团队、重要客人,别想当然。提前问问饮食偏好、忌口、特殊需求(比如运动员、素食者、有宗教禁忌的)。现在通讯这么方便,发个邮件、填个问卷的事儿,费不了多少功夫,但能避免很多麻烦。
第二,菜单设计要“懂人心”。别只追求“高大上”“有特色”,得看客人是谁。给商务客人准备快捷、健康的简餐;给游客准备当地特色菜,但也要有一些“保险”的选项;给运动员准备符合营养学的运动餐。菜单上最好有英文图片和简单说明,让人家知道这道菜是啥,免得点错了闹笑话。
第三,服务要“灵活”,别太“死板”。客人提出要求,只要不过分,尽量满足。比如汤森德如果觉得甲鱼接受不了,能不能给她换一盘清炒时蔬或者白灼虾?厨房灵活一点,服务员主动一点,很多矛盾就能化解。别等客人发火了再去补救,那就晚了。
第四,别把“特色”当“万能钥匙”。中餐是特色,但不是所有客人都买账。酒店餐饮应该是一个“融合”的平台,既能展示中国饮食文化,也能包容世界各地的口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不同背景的客人。
![]()
说到底,酒店餐饮做的就是“人”的生意。把客人伺候好了,让他吃得舒服、住得开心,他自然会给你好评,下次还会再来。汤森德这事儿,骂她一顿容易,但咱要是能从中学到点东西,改进自己的服务,那才是真本事。毕竟,做生意嘛,和气生财,服务至上,这道理到哪儿都错不了。别让一时的“玻璃心”,挡了咱赚钱的路,也坏了咱中国酒店餐饮的名声。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