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赴山海
穿书的设定一安排,就可以用现代人的仪态去演古装剧,不用怕受到质疑,问就是人物设定。
穿越的人必定会有很多心理活动,有的人是话痨演法,比如《暴君的厨师》里面的林允儿。
《赴山海》这个就是字面意义上的心理活动,全部用内心VO来表现。
这样就好演很多了,全程作思考状,台词也不用背,后期配音的时候照着剧本念就行了。
通常制片人都会考虑如何降低制片成本,没想到演员也在考虑如何降低表演成本。
有的人是跪着把钱给挣。
有的人是站着把钱给挣了。
成毅是愣着把钱给挣了。
难怪穿越这么流行呢,性价比是真的高。
![]()
作为一部武侠片,动作戏肯定是逃不掉的,主演确实也没偷懒,真的有在动。
打戏除了演员要把动作做到位,设计动作的人也极其重要。
《赴山海》的打戏有一种动作出现了不止一次,成毅挥剑砍过去,跟对方的武器碰到一起,然后一路摩擦,火星子一直往外冒。
这种动作很能代表动作指导的设计思路,他们追求的不是动作上的美感,而是造型上的美感。
当然我说的是主创想追求这种美感,至于追到了没有,就各花入各眼了。
什么是动作上的美感呢?正好最近重温了《卧虎藏龙》,可以作为参考。
片中杨紫琼在章子怡面前拔出青冥剑之后,做了一个动作,手持剑柄,剑尖往前轻轻一点,非常优雅。
她结合了剑这种武器的特性,将它融入到自己的肢体语言之中,剑仿佛就是手臂的延伸。
这个动作跟现在喜欢拿剑纵横劈砍的打戏相比,也算是回归传统的剑术特色。
当年《卧虎藏龙》曾经被批评动作太像西洋剑术,但徐浩峰指出,传统的武当剑也认为剑的作用主要在刺,这并不是西洋剑术的专利。
![]()
另外武当剑还讲求“有感而发”,相对而言没那么多试探或者虚晃的动作,出手更加直截了当。
它可能比较适合古龙小说的那种风格,就是没人看到剑客怎么出手,对方就中招了。
但是拍电影或者剧集从头到尾这样拍的话,普通观众会觉得不够热闹。
所以创作者就不断根据市场需求去调整动作,慢慢发展出一套纵横劈砍的打法,也导致现在的观众以为这种才是传统武术。
《卧虎藏龙》中周润发指点章子怡的时候还挺遵守“有感而发”的理念,他每一下都是看准时机,往前一刺,刺完马上就收回来。
再回过头来看《赴山海》的磨火星打戏,就会感觉成毅的兵器有点违和,可能这里换成锏的话会比较合适。
还有一个动作是成毅跳起来,反手拿剑往下劈砍,这个动作比较适合用刀来做,假如是正手的话,也可以用斧头。
但这些并不符合主创的造型美感理念。什么是造型美感呢?说白了就是用拍写真的理念来拍动作戏。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就是打斗中的那些变速剪辑,明明还在交手,却忽然让镜头慢下来,然后打开鼓风机,吹一下主角的刘海,片场瞬间就变成了打卡景点。
所以这些影像也可以看作是动态写真,目的就是要帮游客出片,其他的都是其次。
![]()
《卧虎藏龙》中不同的人物所使的功夫可以明显看出区别。
比如杨紫琼追章子怡的时候,章子怡的轻功主打轻盈飘逸,杨紫琼则是重拙有力。
跟两人所使的兵刃也是统一的,章子怡擅使长剑,杨紫琼惯用双刀,一柔一刚。
《赴山海》的打戏,其实包括现在大部分的武侠剧,通常打起来就像是各种“横竖撇捺”在乱飞,但就是凑不出一个完整的汉字。
再说说剧本,对路人观众而言,能快速抓住眼球的,要么就是紧凑的剧情,要么就是有个性的人物。
《赴山海》是长剧,要全程紧凑是非常困难的。
美剧英剧要是一次性拍40集的话,恐怕也未必能做到。
但即使是10集的剧,他们都会很重视开头几集,尤其是第一集,往往找一些大导过来就是专门导第一集的。
国产剧则总是会听到一些评价,“熬过XX集就好了”。
产业机制不一样,创作思路也不一样。
![]()
就开头几集而言,紧凑跟《赴山海》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那么人物做得怎么样呢?大致就跟剧中的磨皮特效一样,没什么棱角。
本来一开始还有那么点解构传统大侠的感觉,让一个现代牛马去当古代大侠,遇事就躲。
结果玩了几场戏就把这个设定丢掉了,之后整个人物就变成念台词的木偶。
因此这个剧本无论是情节编排还是人物塑造都不吸引人,但有的时候好的表演是能托住剧本下限的。
然而成毅的表演只能用敷衍来形容。
至少在这部剧中,他脸上会动的肌肉实在太少了,基本上只剩两片嘴皮子在动,并且幅度非常小。
有些远景镜头都分不清到底是人物在说话还是内心VO,特写镜头下的面部表情又十分僵硬。
怎么拍都不行,忽然还有点心疼摄影师了。
肢体语言是表演的基本功,而这部剧中的男主,整个身体也就关节处在摆动,还以为是3D皮影戏呢。
![]()
即便是解构传统武侠的戏也拍得相当敷衍。
比如主角遇到福袋之后非常激动,这场戏按剧本的意思,应该是利用信息差来制造喜剧效果。
主角是全知视角,福袋全程不知道他在激动什么。
可是因为人物的表情和肢体都没什么活人感,这场戏没能生动地演出久旱逢甘霖的感觉,喜剧效果也就出不来。
当然这剧也确实看笑了不少观众,只不过这种“笑果”不是主创所预期的那种喜剧效果。
至于是不是制片方所预期的效果,就很难说了。
反正在他们看来, “已取笑”并不可怕,“已取关”才是最可怕的。
只要有购买力的群体还在持续关注,路人的死活就无关紧要了。
于是局面就变成:
我们嘲笑成毅,他们绩效成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