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记者9月21日从朝阳区获悉,在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北辰东路社区,有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乐民服务队”。他们不仅是磨刀、理发的能手,更是社区治理的“智慧团”,将“邻里智慧”转化为社区服务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
每月15日,是北辰东路社区雷打不动的“乐民服务日”。这一天,服务队的工作室准时开放,磨刀、理发、按摩、小家电维修等便民服务一应俱全。队伍负责人介绍:“我们将服务制度化,不仅有了固定场所、固定时间,还建立了月度例会制度,让志愿服务从‘搞活动’变为‘做日常’。”
“乐民服务队”的独特之处在于建立了高效的“居民点题——服务队解题”工作机制。今年8月,多位居民反映“小区蚊虫多,孩子玩耍经常被叮咬”。服务队立即召开会议,决定申请安装灭蚊灯。方案上报后,社区迅速联系社会单位寻求支持。很快,爱心企业捐赠的灭蚊灯便被运送到位。从听取诉求到安装完成,仅用6天时间。
“乐民服务队”既埋头做事,也注重总结提升。他们设立的固定宣传栏,已成为展示服务成果、收集居民需求的新窗口;自编自演的“三句半”节目,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志愿服务理念;而便民信息登记处则让居民的“急难愁盼”有了更直接的反映渠道,实现了“居民线上点单、服务队线下响应”的智慧升级。
如今,“乐民服务队”这支社区老品牌志愿队伍,蜕变为拥有固定队员、规范制度和创新能力的社区治理中坚力量。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赵婷婷
编辑/汪浩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