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山河,“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在西藏林芝收官。
文 | 李霞
9月19日,“茅台1935·寻道中国”第三季科学探索活动在西藏林芝收官,微酒从活动现场获悉,2026年,茅台1935将以“中国节气之旅”为主题,踏上新的寻道征程。
拉长时间线来看,2023年到2025年,中国国家地理联合茅台1935连续三年开启科学探索之路,从胡焕庸线到大运河,再到北纬30度线,茅台1935完成了从地理发现者到文化诠释者,再到价值共创者的角色升级。
活动现场,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围绕“茅台1935·寻道中国”北纬30度线科学探索活动一路走来的自然、人文、社会等方面的所见所感做了三点分享:一是和谐共生,循“顺天”之律;二是一脉相承,循“敬人”之脉;三是志同道合,循“共创”之势。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
站在品牌角度,复盘茅台1935三年“寻道”,不仅是一次次科学考察和文化探索,更是一场深刻的品牌塑造和价值创造过程,茅台1935不再只是探寻自然、人文、发展的“道”,更基于自身的实践,创造和输出自己的“道”。
01
跨越北纬30度线交出三项重要成果
北纬30度线,是与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齐名的重要地理标识。
今年4月,中国国家地理与茅台1935沿着北纬30°纬度带,从东海之滨出发,登三级地理阶梯,领略了上海的开放与速度、芜湖的开阔与势能、武汉的包容与视野、雅安的澎湃与柔情,于9月19日到达最后一站西藏林芝。
从平原上海到雪域林芝,有山海的壮阔,也有人文的温度。活动选择在林芝收官,一方面,是将茅台的生态观与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相呼应,传递出茅台致力于构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主张;另一方面,在雪山脚下举办收官活动,也是在中华文明的“地理源头”,对品牌价值观进行深刻的诠释。
回顾近5个月的“寻道”之旅,微酒梳理发现,茅台1935在文化、产品、公益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地域文化是帮助茅台1935品牌表达的切口,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了从文化记忆中来,到消费场景中去。比如,在林芝站的活动上,依托《文成所愿》《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等节目,推动了参会嘉宾对活动的认同感转移至品牌,从对活动的情感共鸣转换为价值观认同。
其次,文化IP的深度转化与内容共创,联合《中国国家地理》科学探索的成果并未停留在科考报告层面,而是转化为公众可感知的文创产品,如本次茅台1935·中国国家地理文创酒“北纬30度”的正式发布,通过设计语言(如地形釉色瓶)将地理知识可视化,使文化变得可触摸、可消费。
最后,在公益层面始终坚持“大品牌大担当”理念,活动中“茅台1935·国之大医”公益基金向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捐赠50万元,为林芝医药公益事业贡献力量,链接地方文化与民众情感,提升品牌的社会责任感形象。
02
一线、一河、一纬度织出一张“全国网”
梳理来看,“茅台1935·寻道中国”是一次系统性的品牌文化战略实践,以三条具有文明象征意义的地理轴线(胡焕庸线、大运河、北纬30度线)为脉络,由南至北、由东向西深入中国腹地。
第一季(2023年)胡焕庸线:从云南腾冲到黑龙江黑河,全程近5000公里,途经阆中、延安、平遥、乌兰浩特、承德等八个城市。
第二季(2024年)大运河线:沿京杭大运河从开封到北京,历时7个月,穿行开封、宁波、扬州、淮安、济宁、天津、北京七个城市。
第三季(2025年)北纬30度线:串联起中国三级阶梯上的山河,跨越上海、芜湖、武汉、雅安、林芝五个城市。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孙樱表示,“茅台1935·寻道中国”科学探索活动已经走过三季,我们拥有相逢南北山河、跨越东西双壁的地理广度;拥有跨越人间四季、从春花绽放到冬雪飞舞的时间长度;更拥有了串联千年文明、叩问深厚文化遗产的人文深度。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副社长孙樱
如果把“一线、一河、一纬度”这三个活动主题放在一起看,除了地理广度、时间长度、人文深度,围绕“做大做强茅台1935”这条主线,微酒发现企业正在开拓更多新的城市,提高产品的人群触达率。
比如,北纬30度线,也是支撑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带。它以长江黄金水道为天然纽带,串联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等国家战略重要承载区,形成了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走廊”。
再结合前两季活动,“茅台1935·寻道中国”三季20城的路线,精准覆盖了全国多个核心经济区和重要城市群。
其中,华东、华北地区作为中国经消费能力最强的区域,是茅台1935重点布局的市场;西南地区既是茅台的“大本营”,也通过川藏线连接了广阔的西部市场;同时,活动也触及了华中、西北和东北的关键节点城市,展现了品牌全国化布局的战略视野。
03
行至拐点开启新一轮“蓄力战”
在一个不确定的市场环境下,讨论“确定性”是奢侈的,而白酒企业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采取灵活多元的策略主动适应变化。
回到茅台1935身上,在三年“寻道”的过程中,品牌在站稳百亿级大单品的同时,也于行业深度调整期持续释放出进击状态的信号。
最直观的表现是,以“第一性原理”为驱动,重塑产品矩阵,例如,今年“茅台1935·寻道中国”武汉站活动当天,茅台1935酒体升级鉴评会于武汉、济南、郑州、广州四城同步举行;雅安站,发布茅台1935尊享版;林芝站,发布茅台1935·中国国家地理文创酒“北纬30度”。
这意味着茅台1935“产品矩阵”的继续优化,也是茅台1935酒“四路进发”(大单标品+特殊新品+封坛尊享+文创新品)营销策略的持续推进,为茅台酱香酒品系品牌化战略的实施注入了动力。
此外,致力于持续为消费者需求和体验寻找“更优解”的茅台酱香酒公司,还于去年底裂变出了茅台1935事业部。今年,又布局了375ML茅台1935和1.935L茅台1935差异化产品,并开展封坛业务,真正满足消费者诉求的细分。
产品之外,茅台1935也在思考如何加强线下与线上联动,构筑一张分工更明确、触点更密集的渠道网络。具体来看,375ML茅台1935限定为线上专供,1.935L装仅授权四家区域级大商,封坛酒直接触达C端消费者,茅台1935“主品做规模、特规提利润”的策略,在保障经销商共享红利的同时,筑牢渠道生态稳定性。
可以肯定的是,茅台1935的自我重构将持续下去,拐点过后,产品、渠道、品牌营销的基础打得更扎实,茅台1935也将拥有坚守长期战略的更多底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
您对此有何看法,欢迎下面评论区留言分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