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者杨熙雄是原民国时期省立鬱林初级中学(今玉林高中)39级初8班学生。亲身经历省立鬱中因日寇侵略而搬迁至下抚康区小平山的历程。改革开放后撰写加入省鬱中战时工作团在抚康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回忆录!
————
成立战时工作团
1937年春季,我考上了省立鬱林初级中学,校舍在常仓(今三中)。1937年7月7日发生卢沟桥事变,日本大举侵略我国,我国掀起了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8月,玉林初级中学由城里迁到东校场新校舍。那时,广西组织学生军到各地宣传抗日救亡。国难当头,有部分同学参加学生军有三十多个学生自动组织了战时工作团,我参加了后者。
组织成立后,大家自觉的积极的作各种准备工作。如排练了《光荣的家庭》、《放下你的鞭子》、《顺民》《民族公敌》等话剧,写壁报、画漫画、搜集英勇抗敌及敌人暴行的宣传资料。紧张的忘我的准备了几天。第一次出动到北流新圩作慰问伤员的演出。那时新圩有从前方下来的几百名伤兵,我们演出了上面准备的节目,出墙报,写墙上的大标语,来观看我们演出的群众与伤兵不下二千人,围得水泄不通。
自从到新圩、大塘演出后,获得了一定的效果,得到观众的好评。大家受到了不少的鼓舞和激励,热情更高了,信心更大了。打算再次深入乡村巡迥宣传,再排练了《打东洋》、《木头人》、《流亡曲》、《嫌你少》等话剧,练习唱歌。当时流行的大合唱》……。歌曲有《义勇军进行曲》、《太行山上》、《大刀进行曲》、《黄河》。以龙辅民为主的画上了一百多幅宣传英勇杀敌,日寇暴行的漫画,编好2米长一米宽的成幅壁报,内容有图有文。准备到每一处宣传,除演剧外,作漫画展览,张帖壁报。
在城区的日子,除了作宣传工作的准备外,也进行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 1、在公共会场和大新乡门口(新民小学)演出话剧;
2、组织晨呼歌咏队,每天黎明,到街上喊口号、唱歌,唤醒熟睡的人们,增强抗敌救亡的意识;
3、到附近的乡村口头宣传,写墙标;
4、在街上出壁报;
5、在大新小学组织学习班,既教他们文化科学知识,也对他们作抗日宣传。
当时学习班的对象,是一批高小毕业准备升学的学生。准备工作完成后,在当年农历年底到县属圩镇乡村作一次巡迥演出,路线是从北而南。先到小平山、北市、蒲塘,后下党州、清水乡(鹏被坡、柑子塘)转龙安再后来到新桥、沙田、成均、樟木。先后到过十个圩镇、乡村。我们以演剧为主,辅以其他形式的宣传。一般的情况是上午到一处地方,晚上演出,次日又到另一个地方。为时半月,行程近千里。
那日子,正是寒冬腊月,冷风细雨。走的多是泥泞的山路,与前次去新圩、大塘演出一样是自己背行李、抬道具,甚至演出用的硬幕,也必须两个人抬着下乡。每到一处地方,有现成戏台的当然很好。多数地方要自己动手搭架,当时圩镇乡村都有闸门板为搭台的材料,演出后又物归原地,每餐的伙食都是自己做,要腾出饮事员。工作得紧张又辛苦。衣服淋湿了,由它自然风干。鞋子满泥泞,一样的穿着走路,十多天的历程,不少人患冻疮,皮肤爆裂,但几十个青少年男女,苦,也没有过逃兵,整天老是笑笑跳跳地踏征途。
我记得到每一处地方演出,都得到当地村圩镇当局欢迎与支持,也有发动群众帮我们搭台、做饭的。我们到蒲塘演出,地点是小学的操场,当时小学的校长是莫远师,对我们热情接待,诸多慰勉。党州是梁谦老师的老家,学校被炸后,他回家了,我们党州演出是他邀请的。那时候他大尽老师“地主”之情,给我们很大的帮忙,并且为我们几十个人设一次丰盛的晚餐,执情招待。
演出的晚上,轰动了附近的乡村。远隔十多里的清水乡群众,也摸黑翻山越岭来看演出,党州的不必说了。这次也是我们演出以来最多观众的一次。估计有三四千人。第二天早,清水乡的乡长黄甲福用大红请贴邀我们到该乡演出,盛情难却,我们又“转战”鹏被坡。它是乡公所的所在地。在这里演出了一晚,经群众和黄、张的恳求,又多演了一晚。两晚观看演出的群众不下五千人。在清水乡不但晚上演
出,白天还要作口头、漫画宣传,甚至挨家挨户走。乡公所慰劳我们,给予一些酒和肉。在那艰难的日子里,得到一点意外的补充营养,真有说不出的欢喜。
扎根小平山
1939年1月,玉林县救亡工作团成立,我们以团的名义加入了,编为第一中队。1939年1月12日、1月20日,日本飞机两次轰炸我们学校,教室礼堂被毁,部分学生宿舍被毁。同年4月,省令学校迁址小平山,借用了当地福德中心小学的校舍。
![]()
学校给了我们一间约二十平方米的房子,作为第一队(战工团)的工作室,我们利用课余时间,依旧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那时候,国共合作有了裂痕,工作的环境困难,工作受了干扰。加上空袭警报频繁,有时候我们还要离开学校到山沟大树下上课,但我们仍坚持下去,经常的开展各种抗日宣传活动。主要的有下列几项:
1、出版《新平山》。油印的四开版,每周一期,由杨济忠和笔者编写,摘取前后方的新闻,有时也报导学校的活动,免费赠送给各班和校外的农民。是年四月创刊,年底停办。
2、开设小书店。时事的、哲学的、文学的都有,我记得有《世界知识》、《群众》、《新哲学大纲》、《燎原》、《母亲》等几十种书刊。
3、与农民交朋友。我们每一个团员,都和一户农民交朋友。
4、演剧。我们不定期的在学校的操场公演以抗战为内容的话剧给学校的同学和附近的农民看。当年中秋晚上,在学校附近的佛子岭举行大型的野火会,参加的除团员外,还有自动参加的同学和附近的农民,演剧、唱歌,月光皎洁,火光融融,与民同乐,到深夜尽欢而散。
5、经常性的活动。小平山圩期作口头宣传,定期出壁报。举行漫画展览,到附近农村写墙标。1940年1月参加战工团的同学基本毕业离校,工作停顿,时间前后共一年又二个月。(完)
抚康往事:省立鬱中迁校下抚康区小平山侧记
抗日战争时期日机轰炸鬱林城区实录
抗日战争时期鬱林县抚康区系列文史资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鬱林县抚康区系列文史资料(二)
抗日战争时期鬱林县抚康区系列文史资料(三)
抗日战争时期鬱林县抚康区系列文史资料(四)
抗日战争时期鬱林县抚康区系列文史资料(五)
抗日战争时期鬱林县抚康区系列文史资料(六)
抚康往事之日寇窜犯北市和高峰的暴行
抚康往事之北市村抗日自卫斗争概况
抚康往事之日寇窜犯北市和高峰的暴行(续)
蒲塘往事之抗日时期诗歌创作家周嘉志(石槐村木头冲人)
抚康往事之周嘉志西湖记游诗
漫谈蒲塘公共会场
抚康往事:八十年前的今天抚康区民在蒲塘公共会场庆祝抗战胜利!
玉林文化大典上的周嘉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