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无锡一女子半夜上厕所发现马桶内有蛇,蛇可能从下水道进入家中吗

0
分享至

半夜三更,睡得正香,突然内急起身去厕所,揉着眼睛推开门,伸手开灯——妈呀!马桶里盘着一条蛇,正吐信子呢!这是近日发生在江苏无锡的真实一幕。

当事人李女士住在一楼,那天夜里如往常一样起夜,刚靠近马桶就感觉不对劲,黑咕隆咚的水面上好像有东西在动。



她心里“咯噔”一下,壮着胆子按下开关,灯光亮起的瞬间,整个人差点原地蹦起来:一条活生生的蛇正蜷在S弯管口附近,脑袋昂着,舌头一伸一缩,眼神都像在盯着她看。

她说自己当时腿都软了,脑子里一片空白,本能反应就是冲水。没想到那条蛇还真被水流带走了,消失在下水道深处,事后回想,后背直冒冷汗。

这事听起来像是都市传说,可它实实在在发生了。很多人第一反应是:“不可能吧?蛇还能从下水道爬进马桶?”但科学告诉你,这事儿不仅可能,而且在全国多地都有真实记录。



别以为这只是南方潮湿地区的“特产”,实际上只要环境合适,城市住宅楼里也躲不过这类意外。

蛇从下水道进入室内,尤其是通过马桶出现,并非罕见个案。根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发布的《中国蛇类生态与分布研究》以及各地疾控中心、住建部门公开通报的案例来看,这种现象在长江以南地区相对多发,尤其集中在春末到秋季这段时间。



原因其实很直接,蛇是变温动物,对温度和湿度极其敏感。它们喜欢温暖湿润的地方,而城市的下水管道系统恰恰提供了这样的微环境。特别是老旧小区或低楼层住户,排水管若存在破损、接口松动或检查井盖未密封等情况,就等于给小动物开了“绿色通道”。

蛇为了躲避高温、寻找食物或迁徙路径,会顺着地下管网四处探索,最终可能通过U型存水弯(也就是常说的“返水弯”)逆流而上,出现在你家马桶里。



有人可能会问:“那不是有水封吗?水挡着它怎么上来?”这话问到了点子上。正常情况下,马桶下方的U型弯管会存有一定量的水,形成一道物理屏障,防止臭气和杂物倒灌。理论上讲,这条水封确实能阻挡大部分小型生物。

但现实往往没那么理想。比如长时间无人使用某个卫生间,水封蒸发干涸;或者建筑施工质量不过关,管道坡度不合理导致积水不足;再或者居民习惯用大量化学清洁剂冲洗管道,破坏了微生物平衡,产生气体压力变化,这些都会削弱甚至失效水封作用。

一旦水封失灵,加上外部环境适宜,蛇就有可能借着管壁的湿滑缓慢攀爬上来。别小看蛇的本事,它们身体柔软,摩擦力强,能在狭窄空间里灵活穿行,有的种类甚至擅长游泳和潜水。



像这次无锡事件中出现的极可能是赤链蛇或乌梢蛇,这两种都是华东地区常见的无毒蛇种,常出没于水沟、田埂、草丛地带,适应力强,偶尔进入人居区域觅食青蛙、老鼠也不稀奇。

为什么蛇总是“挑时候”出现在半夜?这其实跟它的活动规律密切相关。多数蛇类属于晨昏性或夜行性动物,白天藏身阴凉处休息,傍晚到凌晨才是它们外出觅食、巡视领地的高峰期。

再加上夜间环境安静,人类活动少,管道内的震动和光线干扰小,更容易让它们大胆前行。而一楼住户之所以风险更高,是因为整个楼宇的主排污管通常从一楼接入市政管网,相当于整栋楼排水系统的“出口端”,蛇若从外部进入市政井,顺着管道向上探索,一楼自然首当其冲。



此外如果房屋周边绿化较好、有草丛、堆物、废弃管道等隐蔽角落,也会成为蛇类临时栖息地,增加其接近建筑基础的机会。

绝大多数进入室内的蛇并不具有强烈攻击性,它们更多是误入、受惊状态下的被动防御。像李女士那样立刻冲水的做法,在紧急时刻可以理解,但从安全角度来说,并非最优选择。



正确的做法是保持距离,避免激怒它,迅速关闭卫生间门,防止其逃窜到其他房间。然后打开窗户通风,减少密闭空间带来的压迫感。接下来应尽快联系专业人员处理,比如当地林业部门、消防部门。

切记不要自行捕捉或试图打死,一方面容易造成误伤(即便是无毒蛇咬一口也会引发感染),另一方面部分蛇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私自处置可能触犯法律。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与野生动物的接触频率正在悄然上升。这不是因为动物“入侵”人类世界,而是我们的城市建设不断向自然边缘拓展,压缩了原本属于它们的生存空间。



蛇出现在居民区,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生态信号,应该关注城市生态系统平衡。例如某些城市推行“海绵城市”建设,增加绿地和雨水调蓄设施,虽然初衷良好,但如果缺乏配套管理,反而可能为野生动物提供隐蔽通道。

因此未来的城市规划需要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管理,比如合理布局绿化带、规范地下管网设计、设置生态缓冲区等,从源头减少人兽冲突的可能性。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马桶遇蛇听起来挺吓人,但它终究是个概率极低的小概率事件。比起过度恐慌,不如把它当成一次科普契机,重新认识我们与自然共处的方式,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转型大前锋成功?威少17中10砍26分12板6助2断,三分6中3

转型大前锋成功?威少17中10砍26分12板6助2断,三分6中3

懂球帝
2025-11-04 12:54:22
“别高估了睡一觉的关系。”

“别高估了睡一觉的关系。”

程一
2025-11-03 21:49:18
著名导演叶大鹰:因为女演员梅婷,与结发妻子离婚,今67岁仍单身

著名导演叶大鹰:因为女演员梅婷,与结发妻子离婚,今67岁仍单身

山河月明史
2025-10-06 10:17:53
中国外交官已全部离开立陶宛,立总理对华递交建议书,想重建关系

中国外交官已全部离开立陶宛,立总理对华递交建议书,想重建关系

律便利
2025-07-03 15:20:03
张怡宁没想到,与徐威恩爱16年,也逃不过“老夫少妻”的残酷现实

张怡宁没想到,与徐威恩爱16年,也逃不过“老夫少妻”的残酷现实

寒士之言本尊
2025-10-28 13:26:33
李兰娟院士:天气渐冷,吃完他汀药后,请务必注意这6个隐患

李兰娟院士:天气渐冷,吃完他汀药后,请务必注意这6个隐患

白宸侃片
2025-11-02 06:02:22
对中印区别对待:美国和印度签署10年军事条约,对中国继续恐吓

对中印区别对待:美国和印度签署10年军事条约,对中国继续恐吓

文雅笔墨
2025-11-04 15:25:06
蒋介石临终前告诉蒋经国:我这一生只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蒋介石临终前告诉蒋经国:我这一生只敬佩一人,畏惧两人!

浪子阿邴聊体育
2025-11-01 10:57:22
苏军如何击败日本兵?一个日本老兵说:苏军的进攻方式太不道德

苏军如何击败日本兵?一个日本老兵说:苏军的进攻方式太不道德

小豫讲故事
2025-11-04 06:00:03
千亿梦破碎!从62亿营收到日亏百万,为什么降价认怂也救不了西贝

千亿梦破碎!从62亿营收到日亏百万,为什么降价认怂也救不了西贝

坠入二次元的海洋
2025-10-28 09:11:16
快船126-124鹈鹕!无解的不是绝杀,是伦纳德这番话,他道歉揽责

快船126-124鹈鹕!无解的不是绝杀,是伦纳德这番话,他道歉揽责

巴叔GO聊体育
2025-11-04 17:02:48
神操作!曼联追巴西新星替代拉什福德,巴萨靠20%条款躺赚

神操作!曼联追巴西新星替代拉什福德,巴萨靠20%条款躺赚

夜白侃球
2025-11-04 10:31:56
马上停止5类运动,很可能加速血栓形成!等血管“堵死”就迟了

马上停止5类运动,很可能加速血栓形成!等血管“堵死”就迟了

39健康网
2025-11-03 20:11:36
她是我国第一位女副总理,1998年退休后,为何只享受厅级待遇

她是我国第一位女副总理,1998年退休后,为何只享受厅级待遇

记录百姓故事
2025-11-04 11:19:56
退休后3年必办3个证,少1个可能少拿万元

退休后3年必办3个证,少1个可能少拿万元

白浅娱乐聊
2025-11-01 12:22:04
黄光裕:入狱了11年,银行账户躺着225亿,出狱后的他过得咋样?

黄光裕:入狱了11年,银行账户躺着225亿,出狱后的他过得咋样?

乐天闲聊
2025-10-25 15:26:24
58岁的我已经走投无路,望老年朋友们引以为戒,要好好爱自己!

58岁的我已经走投无路,望老年朋友们引以为戒,要好好爱自己!

蝉吟槐蕊
2025-11-03 00:05:03
辽篮50分大胜取得全运会开门红!杨鸣:广东独一档

辽篮50分大胜取得全运会开门红!杨鸣:广东独一档

体坛周报
2025-11-04 15:59:16
百万粉丝的“爱国大V”攻击郑智化被永久禁言

百万粉丝的“爱国大V”攻击郑智化被永久禁言

历史总在押韵
2025-11-03 23:49:53
马杜罗紧急求助普京:委内瑞拉需要导弹、雷达和飞机

马杜罗紧急求助普京:委内瑞拉需要导弹、雷达和飞机

上观新闻
2025-11-02 21:07:05
2025-11-04 17:47:00
向航说 incentive-icons
向航说
坐下来,听我讲讲你不知道的科技奇闻故事
1682文章数 5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女儿"下腰瘫"后家长起诉中国舞协:教师资格证由其颁发

头条要闻

女儿"下腰瘫"后家长起诉中国舞协:教师资格证由其颁发

体育要闻

27岁热刺门将,夺冠后退役当导演

娱乐要闻

爸爸去哪儿6孩子现状,个个不同

财经要闻

作价40亿美元!星巴克中国易主

科技要闻

硅谷甄嬛传:奥特曼优雅挑衅马斯克狠狠回击

汽车要闻

把海岸诗意织进日常 法拉利Amalfi重塑超跑生活方式

态度原创

家居
亲子
时尚
艺术
旅游

家居要闻

年轻态度 功能舒适兼备

亲子要闻

科学通报 | 点亮儿童“睛”彩未来:AI赋能近视风险早期预警新突破

冬天穿灰色,这8种搭配方式很高级!

艺术要闻

何镜堂院士出手!广州再添150米新地标

旅游要闻

千城百县看中国|北京顺义:秋色惹人醉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