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喜马拉雅,本该是雪峰与风声的私语、云雾与阳光的嬉戏。可9月19日那场《升龙》烟花秀,却像颗不请自来的石子,在静谧的湖心激起千层浪。始祖鸟联合蔡国强打造的这场“人与自然对话”,本意是写首浪漫的诗,却让户外人心里泛起一阵“扎心”的酸涩——那些选择登山、徒步的伙伴,谁不是揣着“融入自然”的虔诚?可当烟花在雪山上空炸开,寂静被打破,生态被惊扰,再美的光影也成了“不合时宜”的喧嚣。
![]()
图片源于网络
我懂户外人的“刺痛”——他们不是反对艺术,是反对“强加的浪漫”。高原生态脆弱得像张薄纸,声、光、化学残留的干扰,哪怕再“环保”,也改变不了“闯入”的本质。就像邻居家办喜事,锣鼓喧天虽热闹,可若惊扰了隔壁老人的午睡,再喜庆也多了分“不合时宜”。始祖鸟想用烟花提升品牌调性,却忘了户外人的心是“肉长的”——他们选择始祖鸟,不是为了看烟花,是为了那句“敬畏自然”的承诺。
真正的环保,从来不是“事后擦屁股”的敷衍。城市广场放烟花是文化表达,可在海拔数千米、生态敏感的高原放烟花,就是“艺术的自我狂欢”。雪山不需要人类的“致敬”,它自有“不语自威”的庄严;河流不需要“绚丽”的点缀,它自有“奔流不息”的力量。人类最该做的,是像老友般“谦卑倾听”,是像守护者般“默默守护”——少一点“强加”,多一点“共鸣”。
这场争议,更像面“照心镜”,照见了商业与自然的矛盾,也照见了我们内心的渴望:我们追求的“人与自然对话”,从来不是“征服与炫耀”,而是“理解与共生”。品牌若想真正赢得人心,就得回到初心——不是“消费自然”,而是“保护自然”;不是“制造热点”,而是“传递温暖”。
这场烟花引发的讨论,不是要否定艺术,而是想提醒我们:真正的“对话”,是双向的;真正的“敬畏”,是克制的。
本文看法及观点仅供参考,细节如有纰漏和异议,还请补充和指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