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每月18日,利津街道凤凰社区上演温馨一幕:社区工作人员端着刚出锅的饺子,穿梭于楼宇之间,敲开一户户独居老人的家门。热腾腾的饺子递到手中,暖意也从手心传至心间——这只是“暖心饺子”项目的一个缩影。该项目运行13期以来,已送出1560份饺子,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社区里需要关怀的人。
而在文苑社区,另一场温暖也在每月如期而至。“幸福暖阳”饺子宴不仅让老人们尝到鲜美的饺子,更成为他们期盼的团聚时刻。该项目自2023年启动,累计服务已超过400人次。除了饮食关怀,“安心洗衣房”项目则由工作人员上门收取衣物、清洗整理,再送回老人手中,默默解决着特殊老年群体的实际困难。
![]()
当夜幕降临,新合社区和凤凰社区的课堂才刚刚热闹起来。“拾光夜校”和“暖夜课堂”打破了社区夜晚的宁静,也激活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太极、书画、瑜伽、剪纸、硬笔书法……十余类课程在晚间和周末开放,全部免费。数据显示,两个项目已累计开课超过546班次,惠及居民近1500人次。居民刘阿姨笑着说:“以前晚上就是看电视,现在还能学书法、交朋友,感觉生活充实多了。”
![]()
特别令人动容的是面向特困老人的“足”够温暖项目。从2024年6月起,每2个月,专业的修脚师傅就会上门为失能、半失能和70周岁以上生活自理的分散特困老人洗一次脚,修一次脚。这不仅解决了他们实际的生活难题,更传递出一份难得的尊重与关怀。一盆热水,一次修剪,温暖的是脚,更是心。
这些暖心的行动并非零散孤立的尝试,它们背后有一个共同的支撑——利津街道社区慈善基金。这个自2024年8月成立以来的平台,已成功统筹运作了七个专项服务,将所有项目凝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截至目前,该基金共收入6万元,支出4万余元,精准服务超过2000人次,切实聚焦“一老一困”群体的生活与情感需求。
此外,文苑与凤凰两社区正积极打造“慈善空间”,广泛联动公益组织,推广慈善文化,让慈善理念真正扎根社区、深入人心。
利津街道的这些项目没有停留在“一次性援助”,而是通过餃子宴、修脚、洗衣、夜校等常态化、可持续的服务,构建起社区长效关怀机制。它们不仅解决了居民的实际困难,更显著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用持续而细致的行动诠释了何为“慈善东营,爱在身边”。(大众新闻记者 张婧婧 通讯员 安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