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枫湾APP:一项发表在《医学》(Medicine)杂志上的新研究认定——HIV为骨质疏松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骨矿物质密度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特征,由于骨骼脆弱,会导致骨折风险增加。本研究旨在通过利用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NHANES)的数据来评估骨质疏松症与HIV感染之间的关系。
研究方法
·如果参与者有自我报告且经医生诊断的骨质疏松症病史,并且使用双能X射线时颈部或脊柱的T值≤-2.5,则会被纳入研究。
·任何数据缺失、怀孕或有严重合并症的个体均被排除在外。
·如果个体在数据集中有阳性结果,则被认为感染HIV。
·使用腰椎骨密度或股骨颈骨密度来确定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研究发现
·共有3734名18岁以上的调查参与者被纳入分析,其中69名患有骨质疏松症。在HIV感染者中,有12例骨质疏松症,而在未感染HIV者中,有57例。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岁,而没有骨质疏松症者的平均年龄为45岁。
·仅有0.4%的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男性。
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在未调整分析中,通过HIV预测骨质疏松症风险的比值比(OR)为39.98,在调整变量后为819.18,表明HIV是骨质疏松症的一个风险因素
研究局限性
有无骨质疏松的患者数量不平衡,可能会对统计分析产生影响。因为研究的横断面设计,无法确定因果关系。虽然本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与HIV之间存在关联,但却无法确定这种关联的原因。未来的研究应关注这种骨质疏松症是否仅由HIV引起,还是由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长期影响所致。
结论
本研究通过分析NHANES数据库,揭示了HIV感染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密切关系——HIV感染者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未感染者,HIV感染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风险因素
基于HIV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HIV诊断者骨密度降低这两个方面,HIV诊断者被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研究应使用更多的临床数据来验证这些结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