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基本权利和福祉得到广泛的尊重,是人类历史上很晚才出现的事情。就在百年前,“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社会、弱肉强食还是知识分子的主流价值观。在过去几十年间,对于弱势群体的扶持和帮助、对社会公平的追求逐渐成为社会的强音。无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公平”这个词汇本身意味着道德上的正当性。但是在具体议题上,人们心目中所理解的“公平”、“正义”这样的概念背后所包含的内容却不尽相同。
美国经济学家、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托马斯·索维尔认为,厘清这些概念是寻找持不同观点的人们事实上赞同、以及不赞同其他人的首要任务。而在试图厘清这些概念的努力中,哪些人心中的“事实”,是名副其实的事实,哪些又与实际情况相左,是我们要做的第一步。今年95岁高龄的索维尔教授笔耕不辍,在2023年推出了他的新书《社会正义谬误》,一经上市即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索维尔教授认为,问题的关键,也是他最为忧虑的地方在于,许多人们在追求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所依赖的“事实出发点”,稍加考查就会发现,是站不住脚的。从并不合理的出发点所形成的做法,产生的效果也会必然和出发点南辕北辙。索维尔教授悲观地认为今天的西方世界,大致如此。
核心主题:“社会正义”到底是什么,该如何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
谬误一:「机会均等谬误」
自然不平等是比较小或者比较基本的;人为设置的不平等才是最严重的不平等。如果机会真的是平等的,不同种族的表现就应该一样。应该追求「机会均等」。
事实是:
1, 自然不平等,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我们观察到的那些各族群不成比例的现象,其实是最自然的现象。族群跟族群本来就不一样,都是各自有各自擅长的项目。
2,自然环境不是平等环境,地理环境就是特别不平等的因素;有些不平等的因素是生理性的;有些不平等是一出生就决定的;还有些不平等纯粹是因为历史上的偶然因素,是历史路径依赖。
3,这些既不是永久的不平等,也不是全面的不平等。在这个局面下是优势,在下一个局面就可能是弱势,如果你把视野放大,你会发现,每个族群都有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项目。
4,我们似乎应该关注动态的、全面的平等,而不是在每个细小领域要求绝对平等。
谬误二:「种族谬误」
如果一个种族的整体表现不够好,那就要么是因为这个种族基因不行,要么就是因为这个种族受到了系统性的歧视。为啥黑人的境遇不好?因为黑人被白人歧视。我们要给黑人补偿。
事实是:
1, 住在哪里,比遗传更能解释智商差异。来自闭塞山区的白人群体,在智商测验中的得分就跟黑人一样低,甚至可能比黑人更低。
2, 智商不是由少数基因决定的、特别容易回归均值,再加上环境的影响也很大,种族不存在决定性的天生智商。
3, 事实上「单亲家庭」这个因素,比种族因素更能解释贫困。有很多别的因素比种族因素更能解释种族的差异,而且一个种族内部的差异比种族之间的差异更大。
4,让社会自发演化更安全,反对激烈的人为干预。
谬误三:「无知之幕」
用给一个虚拟游戏设定规则的方式,理性推导出来社会正义,才能保证客观、才可能是真正公平的。
事实是:
1, 真实社会不是游戏,没有外部程序员能随意输入设定 —— 要说安排,只可能是政府来安排。而这就意味着为了达成这样的社会正义,必须把更多的权力交给政府。政府权力扩大在任何时候都是危险的,因为政府一定会乱作为,个人自由一定会受到破坏。
2, 很多学者研究的都是「可欲性」,也就是“什么样的社会局面是我们想要的” —— 而不是「可行性」,也就是那样的社会局面到底有没有可能实现。
谬误四:「贫富差距增大」
测量贫富差距的标准方法是看基尼系数,更直观的办法是考察少数富人拿走了全社会多少财富。这个截面数据告诉我们:过去这几十年间,美国的贫富差距正在越来越大,「社会不公平」问题非常严重。
事实是:
1, 美国所谓的贫富差距远远不是把人分成了“穷人”、“富人”两个互相隔离的阶层,而是大多数人都拿过低收入也拿过高收入。
2,截面数据证明高收入者现在赚钱越来越容易了 —— 这可能是因为科技进步让知识变得越来越有价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绝对的贫富差距拉大了 —— 因为你也可以进入高收入圈层。
3,美国*家庭*收入增长的确停滞了,但是要考虑到,美国家庭变小了。每个家庭的平均人数在下降,但人均实际收入增长了51%。
4,跟自己比,美国穷人不是绝对的穷人;跟外国比,美国穷人绝对不是穷人。
5,现实是美国社会虽然有很多问题,但是并没有*那么*不公平。
谬误五:「追求社会正义」
可欲性不是利益计算那种工具理性,而是价值观的感召。提供可欲性,就是社会正义的意义。既然老百姓渴望正义,政客为了凝聚权力就必须推动正义。大家要一起努力建设。
事实是:
1,各方对“什么是正义的”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各方都认为这个局面是更加正义的,但是对实现这个局面的可行性有不同的看法。
2,以社会正义为出发点、号称为弱势群体办事的经济政策,最终结果恰恰伤害最大的就是弱势群体。经济学家早知道这些,可是老百姓一直被情绪愚弄,政客一直借此争取更多权力,结果就是同样的剧情反复上演。
谬误六:「棋子谬误」
对待贫富差距问题,解决方案是劫富济贫、价格管制政策、设定最低工资。政策制定者把别人都当成了可以随意摆弄的棋子。
事实是:
1,价格管制只会打乱供需关系,让生产者不愿意多生产,于是导致商品短缺,市场会被大大破坏。而种种打着社会正义旗号实施的经济政策,大多收获的是让社会更不正义。
2,有了最低工资法,那么企业主再雇佣不熟练工人就没意义了。于是年轻人失去了打工机会。最低工资法降低了歧视的成本。
3,支持劫富济贫的老百姓容易被情绪驱动。真正的棋子其实是老百姓:因为当你被某种情绪驱使的时候,你没有自由意志。
谬误七:「让社会更平等」
应该由一群先进分子领导老百姓进步。老百姓没有能力决定自己的生活,他们的一些做法明显是落后的,不能任由事情就这样了,必须主动改造。哪怕公民更喜欢不平等,我们也要让社会更平等。
事实是:
1,对于远在天边的、全局性的事务,比如国际政治,老百姓确实是不懂。所以各种新闻对普通读者来说只有情绪价值,需要专家和知识分子做分析和解读,需要懂行的人决策。
2,但是对于像上班、上学、借钱、住房、治安这些跟自己生活直接相关的事情,老百姓其实很懂。人家自己做的决定就是最好的。
3,关键就在于知识在哪里。
4,所以自由是社会正义的底线,是谁的事儿就应该让谁说了算。如果你那个政策取消了人家的选项,限制了人家的自由,那就多半是危险的。
谬误八:我们应该无限度地、不顾一切地寻求正义。
事实是:
1,对一些不平等我们只能认命。看看什么是人类机构能控制的、什么不能 —— 然后对不能控制的选择认命。
2,所有人的生活中都有巨大的运气成分。正如哈耶克说,人类命运的有些差异显然不是人类的机构所能负责的,那是整个宇宙的事情。
3,你只能寻求“有限”的正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