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州,古称天彭,
因一处窖藏而惊世。
1993年,
时为彭县的西大街,
沉睡八百年的金银器重见天日,
一扇通往南宋末年的门悄然推开,
大器之形初现。

大器,宛然天成
配音/海锐
彭州,古称天彭,因一处窖藏而惊世。1993年,时为彭县的西大街,沉睡八百多年的金银器重见天日,一扇通往南宋末年的门悄然推开,大器之形初现。大家好,我是海锐,本周和我一起去欣赏彭州这“天下金银第一窖”的器物之美。
莲花纹银盏上,盏心錾刻的莲瓣层层叠叠,依稀有周敦颐铭文里的卓绝风采,银质的高贵、美丽、含蓄、低调与莲的纯洁、高雅、清净、无染、光明、自在恰自融和,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在如水的月色里,斟满清酒的微漾。这份雅致被他们錾进了日常器用,印记着诗酒风流的生活趣事。盏沿的卷草纹蜿蜒流转,每一道有致的起伏,都是他们生活的见证。
银执壶,修长婀娜且流线优雅的壶身,恰是婉约宋词的写实之形态。玉壶为月,银壶为器,所盛者应是苏轼烟雨平生,今夕何年的感叹,李清照兴尽回舟,浓睡残酒的慵懒,柳永晓风残月,疏狂一醉的愁绪……这造型与那个时代是如此的贴切,如此的自然,他们在器型上寄托着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对于流畅而婉的喜爱、简朴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而然的追求。彭州山水本也宛然多姿,生态环境也极为自然和谐,两者一结合,不正是一种道器相合、物我两融的艺术审美境界吗?
茶圣陆羽曾言,彭州茶,在剑南为上。在宋一代,朝廷特设产茶专业政区——堋口县,专事茶之生产经营。茶器与茶道辅佐而成,彭州茶事便有了形制的依托、神韵的载体。
一套完整的点茶器具,银茶匙、银茶筅、银茶碾、银茶托,各司其职,正好将彭州茶韵适时调出,碾细、轻投、点冲、击拂、成沫、观色、视形、品味,一套完整流程,将生活百味恰融于茶道之中。
茶碾上的纹路已经模糊,却依稀可见当年研磨茶叶时留下的痕迹。当年这些器物的主人们,或许就是在一个明媚的春日,用这些银器烹制出一盏盏香茗。
那件梅瓣形的银茶盏。盏壁轻薄如纸,透光可见细密的花纹,仿佛一片真正的梅花瓣落在案头。当年的茶人,或许就是在某个雪后初晴的午后,用这只茶盏品茗。窗外梅花盛开,茶香袅袅,盏中的茶汤映照着梅影,恍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生活因有了器的点染装饰,也多出了几分出尘之想。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
![]()
宋菊花金碗
一粒砂石,一块岩石,或藏于山间,或隐于水中,于是湔江水日夜奔流,冲洗磨砺出它耀眼的本色,于是龙门山巍然挺立,蕴藏沉淀成它温润的质地,这山这水哺育出的灵秀彭州,便有了足以制成印记岁月,惊艳时光之器的原材。
这原材在历代彭州人手中经历艰苦卓绝的淘洗与开凿,在他们一次次的奇思妙想与锻炼捶打交织之中,渐次成型成器。
![]()
宋卷草纹圆形银茶托
彭州金银器,洗净了繁复铅华,却自有一种简约之美直击人心。金银这般贵重的材质,也自然赋予它们温润如玉的气质。这些金银器装饰纹样内容丰富,写实纹样最是独特。
在追求自然素雅的审美观驱使下,从而出现了写实的折枝花卉纹、成双成对的动物纹以及小景纹样等……这些金银器纹样的写实性,是对旧时纹样的新突破,既有映射出文人雅士风格的影子,也有满载着市井气息的质朴,雅俗共赏,充满生活意趣。
![]()
宋树叶形银茶托
始自商周而鼎盛于大唐的捶揲工艺,在彭州的金银器加工过程中得以充分继承,精益求精,至臻完美,但他们又不拘于旧规,继续潜心竭虑,新创出模压连接工艺,使得他们所制作出的器型,更能完美地契合于当时的生活特质,表达出那个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器的生长与时代的变迁,交错同行。
![]()
宋瓜形金盏
站在这些器物之前,我们需要想象,需要聆听,需要感悟。
去想象矿石的开采场景,阳光映照湔江,波光粼粼,河水缓流,冲刷着龙门山石。河岸边,先辈们屈膝弯腰,专注于河中砂石。脸沾泥水,汗水顺额滑落,眼神坚定而执着。铁盘在水中轻轻摇晃,砂石随着水流被冲走,留下闪着微光的金色颗粒。
![]()
宋莲花形银盏
河岸上堆满了被筛选过的砂石,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湿润气息。河水流动的声音和铁盘碰撞石块的声响回荡在空旷的河谷中。偶尔,一阵风吹过,带来远处树林的沙沙声,仿佛在诉说着古蜀故地的神秘传说。那一抹金色始终是他们心中不灭的梦想。
![]()
宋象纽莲盖银执壶、双耳银温碗
去聆听冶炼工坊内炉火通红的霍霍之声,金属与炭火混合出灼热气息,工匠们赤裸着上身,肌肉在火光下显得格外结实,汗水顺着他们的脊背滑落,还未落地便被高温蒸发。用力拉动风箱,炉火更为熊烈。呼呼风声与烈烈炉火交织在一起,粗犷而有力。铁锤敲打金属块,金属逐渐成形,轮廓初具,它们静静地躺着,等待着被赋予新的生命与使命。
![]()
宋莲花纹银杯
去感悟手工作坊内的那一种氛围,阳光自窗隙漫洒进来,一道道细长光柱,照亮漂浮于空中的细小尘埃。厚重木桌,工具齐备,锤凿镊錾,银线金丝。胚料经火轻轻缓缓加热,质地逐渐变得柔软,并散发出微弱光芒。铁砧之上,锤击丁丁,胚料逐渐延展,直至薄如蝉翼,利于塑型。于是便细雕精刻,眼神专注而平静,世界仿佛凝于这方寸之间。精心植下,花纹逐渐显现,或为藤蔓,或绽花朵,器型既成,斗室顿时熠熠生辉。以柔软之鹿皮,将成型之器轻拭,花纹更显精致,线条更为流畅,作坊之内,安静而祥和。
![]()
宋莲盖折肩银执壶
开采、冶炼与制作,金属器物从原始矿石转化为精美成品,三者环环相扣,紧密相连,共同创造了彭州金银窖藏的华美与璀璨。
彭州人怀着对自然的尊重,用劳动换取原材、用智慧勇气与汗水,将粗糙与混杂,进行筛选处理,将自然之物化为己用。他们用高温炉火,将矿石杂质分离,金银以液态形式流出,将原始之物化为可用之材。原材既备,于是锤打、雕刻、镶嵌、抛光,金银遂成精美器物。形态和灵魂合生出粲然之光。
![]()
宋葵形银盏
彭州宋代金银器所承载的精益求精、专注耐心、紧跟时代步伐之精神,已然深深植根于彭州人血脉之中。在简约并有深闳之美的彭州金银器中,有着彭州人对传统的不悔坚守,那是龙门山的巍然赋予了他们壁立千仞的坚毅自信;也有着彭州人对现时的尽心传承,那是湔江水的浩荡赋予了他们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更有着彭州人对未来的无限追逐,那是川西坝的坦砥赋予了他们有容乃大的格局胸怀。
![]()
宋凤鸟纹银执壶
保留本真,拒绝盲从。细节与美感和谐共生,这是彭州人从未改变的底色。他们既可悠游山水,诗意栖居,也可艰苦耕耘,开创新业。因为这里有龙门山水壮美,有仙居蜀源流长,那彭州人自是可以让自然秉性与人间烟火随处共生,这是彭州人的生活之道,至简且至真,此道因器而生,器成而道达。
在彭州,大器,宛然天成。
![]()
“听鉴彭州”栏目在喜马拉雅上线3年啦!
快去喜马拉雅搜索“听鉴彭州”,听见彭州的声音!
本期声音导游
![]()
海 锐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
四川省广播电视学会播音主持专委会委员
四川省视协播音主持专委会委员
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会员
本期《听鉴彭州》由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
倾情合作推出!
稿件征集:
稿件要求:稿件主题为“彭州人写彭州”。主要内容包括彭州的自然风景、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民风民俗、美好事物等,可以是一个景点、一家好店、一份美食、一个回忆、一条路、一座山……一切有关彭州的美的事物以及在彭州生活的美好感受,都可以写成文字向彭彭砸来!
投稿方式:请在您的稿件后附上个人简介(姓名+年龄+籍贯+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声音导游征集:
报名条件:只要你喜欢朗读、表述清晰,热爱彭州、热爱生活,愿意传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犹豫,赶紧来报名吧!
报名方式:请将您的朗读音频(3分钟以内)与个人简历(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第264期:
第265期:
第266期:
第267期:
第268期:
第269期:
第270期:
第271期:
第272期:
第273期: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内容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517期
文字:《天府文化(品鉴彭州)》杂志 江波
图片:彭州市博物馆
配音:海锐 吴学森
编辑:刘倩 编审:祁文静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
![]()
![]()
![]()
![]()
![]()
![]()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杨华 祁文静
首席编辑:刘倩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