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富余煤气”。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更常叫我“废气”。我的结局往往是被“点天灯”,就是在高高的火炬塔顶端被点燃,化作一团短暂而徒劳的火焰,最终排放在大气中。那感觉,就像一个不受待见的孩子,空有一身抱负却无处施展,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燃烧殆尽,还背上了“污染环境”的恶名。
但我的命运,在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钢”)彻底改变了。在这里,我不仅被重视、被珍惜,更完成了一场从“工业废料”到“绿色能源”的华丽转身,成为了循环经济舞台上的明星人物。
我的转型之路并不容易,今天,让我把这一段故事讲给你听。
身世之谈——
我那三个毫不起眼的分身
我有三个分身,它们分别是焦炉煤气、高炉煤气和转炉煤气。要讲清楚我的身世,就要从三个分身的出生地说起。
第一个分身来自焦炉。这里是一个狭长的、密闭的碳化室,就像一组巨大的烤箱,能把“主食”烟煤加工成高炉专用的“精粮”焦炭。在这个加工过程中,大量释放的粗煤气被收集起来,并经过净化,焦炉煤气才得以诞生。
第二个分身来自高炉。它是钢铁厂的“胃”,吞下铁矿石、焦炭和熔剂,通过复杂的“消化”,产出最基础的产品——铁水。高炉燃烧时,炉气中含有大量过剩的一氧化碳,还包括氮气、二氧化碳等,这些剩余物质就构成了高炉煤气。
第三个分身来自转炉。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旋转的“反应锅”。厨师把食材(铁水)倒进锅里,通过吹入强烈的“调味剂”(纯氧),在极短的时间内去除杂质,得到最终的美味佳肴(钢水)。转炉煤气作为反应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也随之形成。
我的三个分身都诞生于钢铁生产的宏大交响乐中,但却是其中最不起眼的音符。如此卑微的身世让我一度在炼钢完成后被遗弃,而我却畏畏缩缩不敢多言。但我心中始终盼望着,盼望三个分身合体之日,我能够被人们真正地看见。
昔日之殇——
我曾是天空中的一声叹息
其实我并非一无是处,在我体内蕴含着大量的一氧化碳、氢气、甲烷等可燃成分,我深知自己的能量大有可为。但在过去,由于技术所限或观念落后,我的命运往往是“被迫流浪”。
重钢的老工人们都见过那样的场景:一座高高的火炬塔,顶部日夜不息地燃烧着一把“天灯”。但没人看见,我和我无处可去的分身兄弟们在无声地哭泣。
那火焰,看似壮观,实则是令人心痛的巨大浪费。燃烧我,意味着烧掉了宝贵的能源;直接排放我,更是对生态环境的犯罪。我就像一个戴上镣铐的孩子,无法自由决定自己的前路。
每当我被点燃放散,我都能感受到工人们复杂的目光,那里面充满无奈和惋惜。我听见他们低声讨论:“这么多煤气,要是能收起来发电,该多好啊……”
这声叹息,成为了我命运改变的开始。
重生之路——
可期未来在向我招手
转机,源于重钢坚定不移的绿色发展战略和精益求精的成本管控理念。他们不再将我视为负担,而是看作一座亟待开发的宝贵“矿藏”。
2020年11月,重庆钢铁富余煤气高效利用发电项目正式开工。这是他们为我量身打造的一条通往重生的“星光大道”。
自项目开工之日起,我的心就未曾平静过,终于有人愿意给我机会,将我视作伙伴,并对我寄予厚望。
放眼未来,大家都十分迫切,项目建设进度飞速。2022年8月,1号机组成功并网;10月,2号机组成功并网;12月,3号机组一次性成功并网发电……终于,经过大家两年的共同努力,项目主体设备全部投运。
接下来,就是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惊喜之变——
我融入了“工厂血脉”
首先,我要坐上“专属地铁”,这是一套庞大而精密的气体回收管网。它如同工厂的毛细血管,深入各个生产车间,将刚从高炉、转炉、焦炉中诞生的我,小心翼翼地汇聚到主干道,这意味着我从“游散兵”变成了“正规军”。
而这时的我们,身上还带着一堆“脏东西”:粉尘、硫化物、焦油,甚至还有氨和苯……说实话,那会儿可真是个“脏小孩”。不过别担心,我们马上就去“洗香香”啦!
在净化系统,我经历了“淋浴”(喷淋除尘)、“SPA”(脱硫脱水)和“调理”(加压混合),变得洁净、稳定、压力均匀。换上一身利落工装的我,准备奔赴新的岗位。
洗完澡后,我的分身兄弟们混合组团,合体出击。高炉煤气热值有点低,得靠焦炉煤气大哥来拉一把,混合站里有个聪明系统自动调比例,让我们团队能量最大化。储存的时候也要特别注意,尤其是转炉分身,必须保持正压,拒绝氧气乱入。而用来储存的煤气柜就像我们的高级公寓,密封、安全还有紧急放散装置护体。
当收到召唤,我们就精神抖擞地集合去发电部门了。走进锅炉燃烧器,我们在炉膛内联手上阵,燃烧自我,释放出高温烟气。这些热烟气可不闲着,它们依次加热锅炉里的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就像一场热烈的接力赛。
锅炉里的水被我们加热成蒸汽,这些蒸汽小将可是主力战士:它们先进入汽轮机的高压缸膨胀做功,接着又跑去再热器“充个能”,变成再热蒸汽后,再冲进中压缸和低压缸继续奋斗。
经过这一波“动力三连跳”,蒸汽推着汽轮机飞快旋转,汽轮机又连着发电机一起转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唰啦啦!清洁电力迸发,我就这样华丽变身,重新回到了炼钢车间。
现在的我,点亮了重钢厂房里的一盏盏灯,驱动了一台台轧机。这一道道电流,是我生命价值的闪光,我终于真正融入了“工厂血脉”。
卓越之功——
我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我的华丽转身,带来的是一场巨大的多赢变革。
每年40亿度的自发电量,让重钢的自发电率达到了87%以上,大大减少了外购电费,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而我的价值不止体现在真金白银上,更投射在绿水青山里。
当3台超高温临界机组同时运行,每年可节约标煤11.83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9万吨,同时也有效控制了其他污染物的排放。
每年减排的二氧化碳,相当于种下一片200平方公里的茂密森林。随之消失的有害物质和颗粒物,让我们的天空多了一分湛蓝。
我的重生记,带来了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既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又推动了行业绿色升级,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贡献。
余热未了——
我的终点亦是新起点
站在重钢的厂区里,望着井然有序的生产线,听着发电机组传来的稳定轰鸣,我感慨万分。
从饱受恶名困扰的“工业废料”,逆袭成一个为信仰发电的“能源明星”,我的故事,既是重钢的故事,也是中国工业践行环保理念、走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缩影。
这场重生之旅证明,传统的高耗能产业并非生态环境的对立面,只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思想革新和技术创新,工业与自然可以和谐共鸣,经济与生态能够共赢共生。
展望前路,我看到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发展的浪潮奔涌不息,处于和我曾经相似困境的能源还有多少等待发掘?我坚信,在不远的将来,每一份能量都能实现最极致的价值。
我,富余煤气,很荣幸能成为这场伟大变革中的一员,与你们共同奔赴一个更加绿色、低碳、美好的明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