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业农村现代化交出亮眼成绩单。
未来三天阴雨持续,农民朋友需抓紧抢收。
"十四五"期间重庆农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大关。
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农民的辛勤汗水。但眼下秋收关键期遇上连阴雨。气象数据显示未来72小时降雨概率高达80%。
田间地头的稻谷可等不起。湿度超过75%就会导致霉变发芽,品质直线下降。巫山脆李种植户老张急得直跺脚。
"再下雨果子就要烂树上了",他家的20亩果园正值采摘期。农机合作社的王师傅已经三天没合眼。
趁着雨停间隙,他带着收割机在泥泞的田里抢收稻谷。数据显示今年重庆夏粮实现"五连增"。
可要是这波雨水处理不好,增产可能变减产。农技站老李建议先收倒伏作物。他说这时候保质量比保产量更重要,能收多少是多少。
高标准农田这时候显出优势。
排水沟渠完善的田块受灾明显较轻,亩产损失控制在5%以内。
涪陵榨菜基地用上了智能大棚。
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测温湿度,确保原料品质稳定。但小农户就没这么幸运了。
缺乏烘干设备,很多玉米只能堆在堂屋里用风扇吹。"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这句话在特殊天气里显得格外沉重。每个百分点都关系着千家万户。
气象台预报后天雨势减弱。抓住这个窗口期至关重要,错过可能又要等一周。奉节脐橙种植大户已经组织临时工。
他们准备雨一停就全员上山,24小时轮班采摘。农业保险理赔员最近忙得脚不沾地。
今年参保率提高到65%,但仍有部分农户在观望。这场雨给所有人提了个醒。
现代农业不能只看产量数字,抗风险能力同样关键。村里大喇叭天天播报天气预警。
老支书说现在种地不光要看黄历,更要看卫星云图。
专家建议建立应急抢收机制。
联合收割机调度、烘干设备共享都需要未雨绸缪。看着沉甸甸的稻穗被雨水打落,种了三十年地的老周直叹气。
他说现在最需要的是几个大晴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