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6年,日本人不声不响地在一座1000米深的山底下,埋了整整5万吨超纯水。这可不是普通的自来水,连喝都不能喝:它太“干净”了,干净得连细菌都活不了。
你说这事儿邪门不?这水一存就是几十年,没人动它,就那么静静地躺在黑暗里。你肯定要问,这是要造神仙饮料,还是准备给外星人接风洗尘?
其实都不是,这背后藏着人类探索宇宙最根本秘密的一场豪赌,他们想抓住来自宇宙深处的“幽灵粒子”,中微子。
日本这个项目叫超级神冈探测器,建在岐阜县飞驒市的神冈矿山地下。为什么要挖这么深?因为地球表面到处都是宇宙射线、电磁干扰,各种“噪音”吵得科学家根本听不清宇宙的低语。只有钻进1000米厚的岩层底下,才能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信号挡住,给真正的“天外来客”腾出舞台。
而那个舞台,就是那个装着5万吨超纯水的巨大不锈钢圆筒容器,直径40米,高约42米,相当于一栋14层楼高的倒立水塔。
整个容器内壁密密麻麻排布着1.1万个光电倍增管,它们就像几万个极其敏感的“眼睛”,专门盯着水中可能发生的极微弱闪光。
那这些“眼睛”到底在等什么?等的就是中微子。中微子是宇宙中最神秘的粒子之一,质量小到几乎测不出来,几乎不和任何物质发生反应,每秒钟有上万亿个从中微子穿过你的身体,你却毫无感觉。
它们诞生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超新星爆发、甚至是宇宙大爆炸的余波,可以说是宇宙的“信使”。谁能捕捉到它们,谁就能读懂恒星怎么燃烧、黑洞怎么撕裂恒星、甚至宇宙是怎么起源的。
但问题来了,它们太难抓了。正因如此,科学家才想出一个巧妙的办法:把探测器泡在超纯水里,当中微子偶尔和水里的原子核或电子撞上时,会产生一种叫切连科夫辐射的蓝光,就像超音速飞机突破音障时产生的音爆一样,只不过这是“光爆”。
那一瞬间的微弱蓝光,会被四壁的光电管捕捉到,从而反推出中微子的方向、能量和类型。
超级神冈干的,就是这件“守株待兔”的事,它不光等太阳来的中微子,还盯住大气中由宇宙射线撞击产生的中微子,甚至接收过1987年大麦哲伦云中超新星爆发传来的中微子信号。
它的成果可不是闹着玩的,早在1998年,超级神冈就首次提供了中微子振荡的确凿证据,也就是说,中微子能在三种“味”之间来回变身,这直接证明了它们有质量。
这一发现颠覆了标准模型中“中微子无质量”的假设,让物理学界炸了锅,主导研究的小柴昌俊也因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后,超级神冈持续运行,不断积累数据,为理解中微子质量顺序、CP破坏等前沿问题提供关键支撑。
你可能会说,花这么大劲,就为了看一眼看不见摸不着的粒子,值吗?其实,这种基础研究的价值,往往几十年后才显现。当年法拉第研究电磁感应时,也没人知道这能带来电灯电话。
今天中微子研究不仅推动理论物理前进,还在发展新型探测技术、极端材料、精密光电系统等方面带来突破。比如超纯水的制备工艺,已经应用在半导体制造和医学成像领域;那些超高灵敏度的光电管,也成了深海探测和核监测的关键设备。
更重要的是,这类项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顶尖科学家,形成了国际合作的典范。现在,超级神冈正在升级为“神冈探测器”,水量将扩大到26万吨,灵敏度提升十倍,预计2027年投入运行。
中国江门中微子实验、美国DUNE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全球中微子竞赛已经打响。那5万吨水是人类伸向宇宙深处的一只耳朵,静静听着来自星辰的低语。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