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第二十八届中国国际复合材料
工业技术展览会
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由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自主研发的
60K大丝束碳纤维新产品正式亮相
该产品为国内首创
有效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在碳纤维行业内,根据丝束规格,可分为小丝束和大丝束两类。小丝束的碳纤维丝束规格低于24K,主要应用于国防军工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等高科技领域,以及体育休闲用品、渔具、高尔夫球杆、网球拍等领域。大丝束的碳纤维丝束规格达到或超过48K,主要应用于工业,包括纺织、医药卫生、机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能源等领域。与48K大丝束碳纤维相比,60K大丝束碳纤维强度更高、抗变形能力更强,能够有效提升生产效率、并带动下游复合材料的生产效率,产品将主要运用于深海风电等领域。
中国石化碳纤维专家、上海石化副总经理黄翔宇介绍,近年来,随着国内风电产业逐步向深海进军,对于风电叶片的长度和模量有了更高要求,经测试验证,上海石化60K碳纤维丝束拉伸强度比48K提高23%,单股丝束可吊起1吨重物;弹性模量比48K提高5%,可应用于功率更大、叶片更大的深远海风电叶片等场景,助力我国风电行业高质量发展。
60K大丝束碳纤维
据悉,中国石化上海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技术的企业,已拥有24K、48K、60K等不同丝束规格近20种型号的碳纤维产品生产能力,形成了“通用型+高性能”“大丝束+小丝束”产品全谱系,助力我国碳纤维产业链实现自主可控。
为了让大丝束碳纤维真正拥有“中国技术”,上海石化从装备到工艺为大丝束量身定制了专用生产线,在多个应用领域拔得头筹。
图为上海石化生产的48K大丝束碳纤维制成的筋索,应用于连云港至淮安段气膜结构砂石料场,是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我国气承式膜结构索网系统中的首次应用,也是我国土木工程领域迄今应用的最长碳纤维筋索。
图为上海石化48K大丝束碳纤维筋研发的碳纤维吊杆,应用于青岛海口路跨风河大桥,是我国首个应用大丝束碳纤维索锚体系的桥梁工程。
展会同期,2025中韩复合材料企业洽谈会同步举行。9月18日上午,碳谷绿湾与韩国碳氢产业研究组合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MOU),为两国复合材料产业的携手并进开启国际新篇章。
韩国碳氢产业研究组合是韩国专注于推动碳氢产业技术发展的非营利性组织,成立于2018年,是韩国政府推动碳氢产业战略的核心枢纽。合作双方将重点在技术交流、企业合作、研发支持等方面实现深度合作,共同打造国际领先的碳氢新材料产业创新高地。
作为上海“南北转型”战略核心承载区、全国工业园区“二转二”转型发展示范区,碳谷绿湾近年来持续深化国际合作生态建设,旨在依托园区在绿色新材料领域的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搭建跨国合作桥梁。
部分来源:“中国石化”“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微信公众号
通讯员:张欣怡、王超杰
编辑:俞岚婷
责编:程佳域、陈薇婷
审核:陈建军、林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