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5年4月17日,春帆楼外,沐浴着西城的夕阳余晖,刚签订《马关条约》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长舒一口气。身边众人沉醉于战胜中国的狂喜,畅想着2万万两白银赔款助力日本实现“脱亚入欧”的梦想,无人察觉他悄悄抹去冷汗,这场险些失控的战争,终于以体面的方式落幕。
为何伊藤此刻满心解脱?故事要从1879年说起。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环球旅行途经日本,天皇命伊藤全权接待。已卸任的格兰特酒酣后直言:“欧洲人视亚洲人为化外之民,你们内斗越凶,他们越得意。中日唯有携手,方能遏制西方扩张。”这番话让伊藤深思:中日若开战,无论胜负,败者必遭列强瓜分,胜者亦难逃唇亡齿寒。他暗下决心,即便未来终有一战,也一定要严格控制战争规模。
琉球危机虽以清政府退让告终,但战争阴云未散。1894年春,因两次解散议会焦头烂额的伊藤,竟萌生以战争转移国内矛盾的念头。恰逢朝鲜东学党起义,清廷依约派兵平叛,并按《中日天津条约》电告日本,承诺叛乱平息后撤军。
![]()
这成了伊藤眼中的“契机”,但格兰特的告诫让他对出兵朝鲜犹豫不决。他深知,开战易,终战难。可日本陆军早已按捺不住出兵的冲动,参谋总长山县有朋利用伊藤对陆军编制的不熟悉,获准派遣8000人的大岛旅团赴朝,此时驻朝清军仅2000余人。
日军对开战并无十足把握,于是选择偷袭。1894年7月,日军在公海击沉中国运兵船“高升号”,又令大岛旅团偷袭平壤清军。清廷震怒,光绪帝于8月1日下诏宣战。伊藤这才惊觉被军方裹挟,中日全面战争已不可避免。
气愤之余,伊藤全力投入战事。他任命伊东佑亨为联合舰队司令迎战北洋海军,命山县有朋组建第一军增援朝鲜。即便如此,他仍心有忐忑,因为清军的“定远”“镇远”铁甲舰堪称日本海军的克星,而且日军在朝鲜军民的抵抗下举步维艰。
![]()
战局发展却出人意料。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黄海大败北洋水师;9月26日,日军攻克平壤控制朝鲜;11月10日,清军鸭绿江防线崩溃;11月21日,旅顺港一日陷落。1895年1月20日,大山岩率第二军登陆山东,20天攻陷威海卫,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然而,胜利越多,伊藤却越恐慌。这场战争已耗资2亿日元,虽有广岛临时议会通过的2.5亿日元预算和1亿日元战争债券支撑,但前提是清朝战后“买单”。若清廷崩溃、列强介入,日本将为他人作嫁衣。更让他焦虑的是战前间谍宗方小太郎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本是为了分化中国,没想到却真的让南方各省萌生了脱离清廷的想法。伊藤当机立断:必须停战。
日军占领威海卫后,伊藤即刻提议和谈。清廷如蒙大赦,派李鸿章赴日。1895年3月19日,李鸿章抵达春帆楼,谈判伊始,伊藤稍感安心。不料3月24日,李鸿章遇刺,凶手小山六之助的子弹险些击碎和谈希望。伊藤在春帆楼焦灼等待一日,得知李鸿章伤势无碍,才松了口气。
![]()
李鸿章刚能起身,伊藤便主动提出停战,具体条款容后再议。3月30日,中日停战协定签署。4月1日,日方提出《马关条约》草案,半个月后正式签约。这才有了开篇伊藤在春帆楼的复杂心绪。
日本素好赌国运,甲午战争是其首次豪赌,伊藤便是这场赌局的操盘手。他的经历印证:战争的关键在于如何结束,而非如何开始。项羽、南北战争南军、二战初期的德国,皆因不知终战之道而功败垂成。伊藤虽赢,却险象环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