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这座有着4000余年建城史的城市,是隶属于河南省的地级市,静卧于河南省东部广袤的土地之上。
回溯历史长河,北宋景德三年(公元 1006 年),称为应天府;至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 1014 年),此地摇身一变成为南京应天府。这其中缘由颇深,宋太祖曾在商丘地区出任节度使,故而商丘获此殊荣,被称作南京应天府。时光流转至金天会八年(公元 1130 年),它又更名为归德府。
岁月前行至 1997 年 6 月,这是商丘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彼时,商丘地区、县级商丘市以及商丘县一同完成了历史使命,地级商丘市应运而生。原县级商丘市正式更名为梁园区,原商丘县则改称睢阳区。
商丘,堪称一座被铁路“唤醒”的城市。陇海铁路的钢轨宛如时代的神奇注射器,为这座古老的城市源源不断地注入现代化的澎湃活力。火车站广场上那座奋飞雕像,远非普通的艺术品可比,它更像是一种深刻的隐喻——象征着这座城市正努力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探寻平衡,振翅高飞。铁路宛如一条强劲的纽带,带来了如潮的人流、繁忙的物流以及飞速的信息流,使得古老的商丘紧密地融入现代中国的经济血脉之中,焕发出全新的生机与活力。
“商”字城雕,作为商丘崭新的城市地标,意义非凡。它既是对源远流长的商业文明致以崇高的敬意,也是对这座城市身份的重新定义与深刻诠释。从商丘地区到地级商丘市,从县级市到梁园区与睢阳区,每一次行政命名的改变,都是一次城市身份的华丽转变。而这一个“商”字,犹如一把精巧的钥匙,巧妙地串联起古代的商业传统与现代的商贸活动,成为人们解读商丘这座城市深厚底蕴的关键所在。
在行政划分的不断更迭与地标建筑的持续变迁背后,隐藏着商丘人对自己城市认同的持续重构。那些珍藏在老照片里的影像,它们不仅仅是勾起人们怀旧情感的对象,更是帮助我们理解一座城市如何从往昔一步步迈向未来的珍贵密码。那些已然消失的地名、发生改变的区划、不断更迭的地标,共同拼凑出一幅完整的商丘城市记忆拼图,诉说着这座城市的过往与变迁。
如今,站在传统与现代交汇点上的商丘,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它要小心翼翼地守护归德府传承千年的深厚文脉,让古老的文化底蕴在岁月长河中熠熠生辉;另一方面,又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迎接现代化浪潮带来的无限机遇与严峻挑战。或许,正如那些记录了半个世纪变迁的老照片所生动展示的那样,商丘的真正魅力恰恰在于这种多元时空的完美叠加与深度融合——每一次改变都并非是对过去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对传统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使其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
当我们漫步在商丘的大街小巷,仿佛能同时感受到归德府古老石板路的历史韵味和现代化城市柏油路的蓬勃朝气;当我们抬头仰望那座醒目的“商”字城雕,眼前浮现的不仅是古代辉煌灿烂的商文明,更是当代如火如荼的商贸活动。这种独特的时空交叠,无疑是商丘最为迷人的城市气质,更是它从历史深处稳步迈向美好未来的坚实底气所在。这是我们商丘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照片,这些时代的记忆,现在的你能看出来这是哪吗?
![]()
60年代时的商丘火神台,又叫阏伯台
![]()
60年代时的商丘火神台
![]()
60年代时的商丘人民公园
![]()
60年代时的商丘体育场
![]()
70年代时的商丘师范学校
![]()
80年代时的商丘师范专科学校
![]()
90年代时的商丘县
![]()
90年代时的商丘民主中路
![]()
90年代时的商丘中心广场
![]()
90年代时的商丘城区
![]()
1994年时的商丘市二环路一期工程通车典礼
![]()
1995年时的商丘地下通道
![]()
1996年时的商丘地下通道
![]()
1997年时的商丘凯旋北路
![]()
商丘光复街
![]()
商丘民安大街
![]()
商丘东闸口归德路地下通道
![]()
曾经的商丘工人文化宫
![]()
河南德丰面粉厂
![]()
70年代时的商丘火车站
![]()
商丘站奋飞雕像,雕像建于80年代
![]()
七八十年代时的商丘街道
![]()
昔日的商丘商品大世界
![]()
昔日的商丘卷烟厂
![]()
商丘市百货公司火车站门市部
![]()
昔日的商丘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
商丘转盘
![]()
曾经的商丘市水泥制品厂
![]()
商丘县电影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