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将提交证据证妻女性身份 舆论战折射政治攻讦新形态
2025年9月18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与夫人布丽吉特正式向美国法院提交照片及科学证据,以证明第一夫人的女性身份,回应极右翼网红坎迪斯·欧文斯长期传播的“布丽吉特为男性”的诽谤言论。此案凸显网络谣言对公共人物隐私权的侵蚀,以及政治攻讦中“自证陷阱”的复杂性。
事件背景与诉讼核心
美国保守派评论员欧文斯自2024年起多次公开宣称布丽吉特“出生时为男性并通过手术改变性别”,甚至以“赌上职业生涯”强化其指控。
马克龙夫妇于2025年7月在美国特拉华州对其提起诽谤诉讼,指控其“明知信息虚假仍蓄意传播”。律师汤姆·克莱尔透露,提交证据包括布丽吉特怀孕时期的照片及“科学性质的专家证词”,旨在“全面驳斥谣言”。
舆论战与政治动机
欧文斯作为极右翼意见领袖,其言论被马克龙视为“与意识形态对手联动的蓄意攻击”。分析指出,此类谣言旨在削弱马克龙公众形象,并迎合部分群体对“非传统婚姻”(马克龙与年长24岁的教师结婚)的偏见。马克龙曾坦言,谣言导致布丽吉特“极度痛苦”,并对其总统职责形成干扰。
“自证陷阱”的公共讨论
此案引发对公众人物应对谣言策略的反思:
1. 法律途径的双刃效应:尽管诉讼可澄清事实,但提交隐私证据(如身体特征照片)进一步将个人置于舆论审视中心,形成“自证循环”。
2. 政治攻讦范式转移:谣言利用社交媒体传播特性,将荒诞主张包装为“争议话题”,迫使对手陷入被动回应。欧文斯通过此类言论持续获取流量与政治资本。
3. 跨国司法挑战:马克龙选择美国法院而非法国,因欧文斯主要活动于美国平台,但涉及主权人物诉讼仍面临司法管辖权与执行难题。
若马克龙胜诉,可能为公众人物反击跨国诽谤设立先例;若败诉或拖延,则进一步助长“谣言政治化”趋势。此案亦反映欧美极右翼运动借助性别、身份议题冲击主流政治的策略,揭示数字时代政治沟通的脆弱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