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关村发展集团)
转自:中关村发展集团
当创新成为全球发展的引擎,创新空间的未来形态与发展路径,正深刻影响着各国产业升级与城市进化的方向。9月19日,在IASP2025年世界大会的全体会议上,一场围绕“未来20年创新空间的发展趋势”的跨国对话如期进行。中关村发展集团副总经理张国斌分享了中关村发展集团在构建卓越创新空间方面的实践与思考,为全球创新区域发展提供“中关村方案”。
面对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纵深推进的新形势,科技园区已从传统的空间运营者,转变为创新生态的构建者、产业服务的集成者和全球网络的链接者。中关村发展集团作为北京市科技创新服务市场化平台,始终坚持以“国际一流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为定位,探索出了一条构建卓越创新空间的中关村之路。张国斌提出,建设卓越创新空间应力争实现四个“一流”:世界一流的创新成果、世界一流的企业与产业集群、世界一流的创新生态,以及世界一流的园区基础设施。围绕这一目标,中关村发展集团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
孕育一流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中关村聚集着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等顶尖学府和研究机构,每年诞生的专利数在全国遥遥领先,但如何让这些“书架上的论文”变成“货架上的产品”,始终是一道待解的难题。中关村发展集团自成立之初,便肩负起破解这一难题的使命。张国斌介绍,中关村发展集团积极探索服务基础研究与源头创新的新范式,建立了项目挖掘矩阵,聚焦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致力于打通成果转化关键链路,成功孵化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硬科技项目。
汇聚一流企业: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中关村发展集团聚焦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通过发挥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的作用,在垂直细分领域整合产业资源、打造产业生态,促进高精尖产业项目在京培育发展。截至目前,中关村发展集团通过投资加集成服务手段支持了智谱华章、银河通用、面壁智能、月泉仿生等人工智能领域企业1400多家,百济神州、诺诚健华、齐碳科技、芯智达等生命健康领域企业1800多家,中芯北方、兆易创新、北方华创、紫光展锐、火眼新材料等集成电路领域企业近600家,国科天成、钢研纳克、领涂铠盾、竞未来生物等新材料领域企业近160家,英创汇智、精进电动、亿华通等新能源领域企业近230家。
营造一流生态:构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体系
从技术攻关到产业落地,从初创孵化到国际竞逐......在创新的过程中,需要生态赋予的全方位保障。卓越的创新空间离不开开放包容的创新创业环境和各类创新要素高效互动。多年来,中关村发展集团持续构建“资本供给、金融支撑、服务集成、网络协同”全栈式支撑体系。张国斌介绍,我们探索多元化精准服务模式,构建了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全链条的资本供给体系;建设引入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形成多层次服务圈层;依托中关村论坛这一国家级平台,搭建覆盖全球的科技创新合作网络;打造了覆盖20大类、200余项专业服务的创新服务体系。
构筑一流空间:打造赋能创新的高品质载体
空间是承载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承载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张国斌介绍,围绕北京市“三城一区”主平台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主阵地,中关村发展集团创新建设和运营模式,打造了一批高品质创新空间,加速培育和聚集优质项目。中关村软件园聚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主体700余家、上市企业70余家,年产值突破6000亿元,是“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则聚集了创新型医药企业600余家,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一批国际知名的科研机构。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医疗器械园、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中关村(京西)人工智能科技园、南中轴国际文化科技园、中关村工业互联网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也正在成长起来。
张国斌表示,将持续突破科技前沿,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做强创新主体、集聚创新要素、优化创新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一流科技园区,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推动中关村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期待与全球科技园区同仁加强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科技园区创新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世界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