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到了该说话的年纪却迟迟不开口,家长往往会非常着急。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怀疑孩子“舌头有问题”。然而,许多语言发育迟缓,尤其是自闭症谱系的孩子,他们不说话的根本原因,往往不是口腔功能问题,而是“语前技能”的缺失。
妇幼健康科普
什么是“语前技能”?
语前技能是孩子在学习说话之前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包括:沟通动机、视线追踪、目光接触、专注力、轮流等待、模仿能力、游戏技巧。在正常发育情况下,宝宝在一岁前就能通过这些方式与周围人互动,比如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转头、用手指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有些孩子这些能力比较弱,若直接教他们说话,往往效果有限。
孩子不说话第一步该做什么?
孩子不开口说话,不等于不能沟通。他可能会用哭、拉你的手、指东西等方式来表达需求。因此,孩子不开口说话第一步应通过评估重点了解:
●孩子现在的沟通方式是什么?
●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寻找“动机”)
●孩子会不会模仿?
●孩子的发音器官功能如何?
评估不是为了给孩子贴标签,而是为了找到语言学习的“突破口”,为后续干预指明方向。
如何激发孩子的沟通动机?
动机是所有学习的源泉。想让孩子开口,首先得让孩子觉得“说话有用”!
●找到“最爱”:孩子最爱吃的零食、最爱玩的玩具、最喜欢的感官游戏(比如挠痒痒、举高高)都是我们最好的工具。
●创造机会:孩子越喜欢什么,我们越要“小气”。把饼干切成小块、酸奶分次喝,目的是创造大量让他主动沟通的机会。
●及时奖励:只要孩子发出声音或做出尝试,立即给予回应和奖励。
家长日常可以怎么做?
在学会说话前,可以给孩子的大脑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
●高频输入:在孩子玩玩具或进行活动时,重复简单的关键词,比如玩鸭子时说:“鸭子,鸭子,嘎嘎嘎。”
●情景描述:像解说员一样描述的动作,比如孩子喝水时,我们就说:“宝宝在喝水。”这些方法能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逐步理解语言与生活的联系。
给家长们的暖心提示
请暂时放下“孩子一定要先学会叫爸爸妈妈”的执念。我们最终极的目标是沟通,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发音。多鼓励孩子用任何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沟通的威力和好处,他们才会更愿意主动开口说话。让我们放下焦虑,从打好“语前技能”这个地基开始,耐心地、科学地陪伴孩子,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之路。
本期科普专家
欧阳智
副主任医师
广西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省级师资;儿童心理保健指导师。曾到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进修发育行为儿科、儿童保健专业。
主攻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专科方向,擅长学习困难、儿童多动症、孤独症、发育迟缓、语言障碍、学习障碍、抽动症等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的诊治。
担任:广西妇幼保健协会儿童保健分会委员、广西妇幼保健协会儿童神经分会会员。
梧州市妇幼保健院
为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保驾护航!
文/图:儿童保健科
编辑:陈梦霞
审核:何慧、韦晓燕
终审:梁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