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切干净了,化疗也做完了,为啥还会复发?”这是无数乳腺癌患者心底的噩梦。明明检查显示“肿瘤消失”,可有的患者在康复十年后,癌细胞仍会卷土重来,甚至转移扩散。
如今,《自然·医学》最新发表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导致复发的“隐形杀手”,正是潜伏在体内的休眠肿瘤细胞。更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用两种早已上市的老药,就实现了对这类细胞的精准清除,让患者三年无复发生存率达到100%!
一、不是“治愈”是“潜伏”,休眠癌细胞有多狡猾?
乳腺癌治疗后复发,并非原发肿瘤“死灰复燃”,而是一群“逃兵”在作祟。
这些休眠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中逃脱后,会悄悄潜伏在骨髓等隐蔽部位。它们数量极少,常规CT、MRI根本无法察觉;更关键的是,它们不分裂增殖,而化疗、靶向药主要针对活跃分裂的癌细胞,对这些“休眠者”完全无效。就像冬眠的熊,它们能在体内沉睡数年甚至十几年,一旦遇到免疫力下降、激素变化等“唤醒信号”,就会立刻苏醒并疯狂扩散,引发复发。
研究证实,康复后骨髓中检测到休眠肿瘤细胞的患者,复发风险会显著升高。而我国每年几十万乳腺癌新发病例中,晚期复发转移正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二、老药新用显神通,87%潜伏细胞被清除
既然休眠肿瘤细胞靠传统治疗无法消灭,科学家把目光投向了“老药新用”——从已上市药物中寻找能精准打击这些潜伏者的“武器”。
研究发现,休眠肿瘤细胞的存活依赖两大关键通路:自噬通路和mTOR通路。自噬就像细胞的“垃圾处理站”,能帮休眠癌细胞清理废物、维持生存;mTOR通路则调控着细胞的活性状态。恰好有两种老药能分别抑制这两个通路:
1.羟氯喹:原本用于治疗疟疾、红斑狼疮,可直接阻断自噬通路,切断休眠癌细胞的“生存补给”;
2.依维莫司:已用于治疗部分癌症,能抑制mTOR通路,防止休眠细胞被唤醒。
在纳入53名高复发风险患者的临床试验中,这两种药展现了惊人效果:单独使用羟氯喹或依维莫司,能分别减少80%和78%的休眠肿瘤细胞;而联合用药时,清除率高达87%!中位随访42个月后,联合用药组的三年无复发生存率更是达到了100%。
更让人安心的是,这两种药物已临床应用多年,安全性有充分保障。试验中仅1人因副作用停药,多数患者仅出现轻微不适。
三、兴奋之余请冷静,这3点必须警惕
这项研究无疑给乳腺癌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但目前仍不能急于推广应用,这3点关键提醒必须记牢:
1. 研究仍处早期:本次试验仅纳入53名患者,规模较小,尚未完成严格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更大规模的临床验证仍在进行中,最终效果需等待更多数据支持。
2. 药物有副作用:依维莫司可能引发口腔溃疡、疲劳、消化不适,少数人还会出现肺部炎症,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购买服用。
3. 并非人人需要:只有检测到体内存在休眠肿瘤细胞的高复发风险患者,才可能需要这类治疗。没有潜伏细胞的患者无需额外用药,避免徒增副作用风险。
四、预防复发,日常做好这3件事
- 在新疗法正式落地前,乳腺癌患者想降低复发风险,仍需从日常防护入手:
- 坚持定期复查:除常规影像学检查外,可咨询医生是否需要检测休眠肿瘤细胞,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 筑牢免疫防线:术后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适度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避免熬夜、焦虑,维持免疫力稳定;
- 严格遵医嘱巩固治疗:激素受体阳性患者需坚持内分泌治疗,HER2阳性患者规范使用靶向药,从源头减少潜伏细胞的产生。
从“被动等待复发”到“主动清除隐患”,这项研究让乳腺癌“治愈不复发”的目标更近了一步。相信随着后续研究推进,这些老药终将成为对抗复发的“常规武器”。
#乳腺癌##老药新用##奕健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