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余华曾言,到了一定年纪,便会发现婚姻能否走到最后,靠的不是爱,不是孩子,更不是金钱。此言初听颇为反直觉,细思却觉深意存焉。走过半生,目睹诸多婚姻的聚散离合,方知维系婚姻走到最后的,实则是那些深藏于日常之下的三个支点。
其一为相互尊重。爱情或许始于激情澎湃,婚姻却终要落于平淡日常。当浪漫褪去,真实显露,尊重便成了相处的基础。尊重意味着即便不解,也尝试接纳对方的不同;即便争执,也不践踏对方的尊严。我见过太多婚姻,因缺乏尊重而渐行渐远——一方不断否定另一方的价值,批评其选择,轻视其感受。久而久之,被否定者心灰意冷,否定者亦倍感孤独。而那些能够白首偕老的夫妻,无一不是将尊重融入日常:尊重彼此的空间,尊重各自的选择,甚至尊重对方偶尔的沉默。这种尊重不是疏离,而是更深的理解与包容。
其二为共同成长。婚姻如舟,若两人划桨方向不一,或一人奋力向前一人停滞不前,终难同行远路。岁月流转,人皆在变,婚姻最大的挑战或许就是如何在变化中保持步调一致。有的夫妻年轻时情深意浓,但随着年龄增长,一方不断学习进步,另一方却安于现状,两人渐渐无话可说,最终形同陌路。真正能走到最后的婚姻,夫妻二人一定是彼此成长的见证者与参与者。他们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一起学习适应人生的不同阶段,在对方身上看到不断更新的自己。这种成长不是简单的同步,而是相互激发、彼此成就的过程。
其三为共担责任。婚姻不仅是风花雪月,更是现实生活的重重考验。当疾病来袭,当困境降临,当日常琐碎消磨激情,能够维系婚姻的,是那份深入骨髓的责任感。这种责任不是被迫的承担,而是主动的选择——选择在对方最脆弱时不离不弃,选择在家庭最困难时共同面对。我见过一对夫妻,丈夫中年失明,妻子毅然成为他的眼睛,两人携手开创了新的生活模式;也见过另一对,妻子罹患重病,丈夫日夜照料,毫无怨言。这些婚姻中,爱或许已不再是轰轰烈烈的激情,但转化为更深沉的责任与承诺。
人到中年,回顾周遭婚姻百态,方悟余华所言不虚。爱情固然是婚姻的起点,但仅靠爱情难以维系漫长岁月;孩子是婚姻的结晶,但若以孩子为唯一纽带,待孩子离巢后婚姻便易空洞;金钱是生活的基础,但财富再多也买不来心灵的契合。
真正让婚姻经受住时间考验的,是那些更深层的东西:尊重让两个独立个体能够平等相处;成长让婚姻保持活力与新鲜;责任让夫妻成为彼此最可靠的依靠。这三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婚姻深处的支撑系统。
那些白头偕老的夫妻,或许说不出什么婚姻哲学,但他们的日常相处中却处处体现着这三点:他们彼此敬重,共同面对生活变迁,无论顺境逆境都担起对彼此的责任。他们的婚姻或许不再有年少时的狂热,却有着经过时间淬炼的深厚情谊。
婚姻到最后,看的不是曾经多么相爱,而是如何相爱;不是有了什么,而是共同经历了什么;不是许下多少承诺,而是兑现了多少承诺。当青春逝去,容颜更改,唯有建立在尊重、成长与责任基础上的婚姻,才能如老酒般愈陈愈香,陪伴两人走过漫长岁月,直至生命终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