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央视《奋进的中国 我们的 “十四五”》栏目将镜头对准扬州市邗江区方巷镇沿湖村——这座有着“全国最美渔村” 称号的村落,正以 “昔日渔歌唱晚、今朝文旅焕新” 的鲜明反差,书写着长江大保护战略下的乡村振兴答卷。
回溯近五年,江苏在锚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始终守护江河湖海的生态底色,江豚频频现身便是生态向好的生动注脚。而扬州邵伯湖旁的沿湖村,正是这场生态与发展 “双向奔赴” 中的典型代表。总台记者杨光对这里有着特殊的记忆:2018年他首次探访时,沿湖村400多户纯渔民刚告别“以船为家”的生活,上岸迎接第一个春节,彼时全村仅200多户完成新房建设,其余房屋仍在施工中,“上岸安家”还是村民们迫切的期待。
七年时光荏苒,当杨光再次走进沿湖村,眼前的景象已翻天覆地。“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小二层楼房,整片区域像极了大型别墅区,若不是偶尔传来的狗叫声,几乎让人忘了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村庄。”杨光的感慨,道出了沿湖村居住环境的巨变。
这一切的背后,是长江禁渔政策实施后,村里为让渔民“安居乐业”所做的努力:通过整合零碎土地、统一规划建设,2023年全村400多户渔民已全部住进新房,不仅人均居住面积大幅提升,健身广场、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也一应俱全,“从一条船到一套房”的跨越,让渔民们彻底扎根岸边。
居住安稳了,发展之路也随之拓宽。依托长江大保护带来的优美生态,上岸后的渔民不再依赖捕鱼,而是顺势转向文旅产业。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去年沿湖村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旅游产业产值突破3000万元,曾经的“捕鱼村”,如今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更令人欣喜的是,沿湖村的吸引力不仅留住了本地村民——不少村民开起了特色民宿,还吸引了外地青年前来扎根创业,乡村发展的“人气”与“活力”愈发浓厚。
为了让文旅产业走得更稳、更远,村里还贴心开办了“渔家学堂”。学堂的上课时间、地点始终固定,课程内容却紧跟发展需求:从最初帮助渔民掌握面点制作等基础技能,逐步升级为民宿管理、新媒体运营等专业课程,手把手教村民和创业者提升服务品质,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专业动能”。
谈及未来,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信心满满地介绍,村里已制定三平方公里的拓展规划,计划将这片区域整合打造成规模化民宿集聚区,进一步提升接待能力与品牌影响力;与此同时,村子南边已建成1030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既延续了渔村的“水脉”,又通过生态养殖实现“年年丰收有余”,为乡村发展再添“产业底气”。
从“靠水吃水”的传统渔村,到“生态富民”的文旅新村,沿湖村的蜕变,不仅是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更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在长江大保护的护航下,这座“全国最美渔村”正朝着更美的未来持续奋进。
来源丨扬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丨刘颖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