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砚斋
《三侠五义》里有个很有趣的情节。
“锦毛鼠”白玉堂,年轻气盛,心高气傲,偶遇颜查散。
颜查散是个穷酸小文人,家境寒碜,但讲究义气。
白玉堂装成“金懋叔”,三天两头上门吃白食,嘴里说得天花乱坠,实则一分钱不出。
换作一般人,早把这“亲戚”轰出门了。
可颜查散没有,他坚持以礼相待,哪怕自己揭不开锅,也不曾露出半点怨色。
当时的围观群众,人人都觉得白玉堂是个无赖骗子,可等真相揭晓,众人傻眼了:原来白玉堂是在试探朋友的胸怀。
颜查散靠真诚守住了这场考验,并收获了生死兄弟。
大概是这个桥段写得太好,金庸忍不住抄了过来。
《射雕英雄传》里,黄蓉一出场,就是个“骗子模板”。一个小乞丐,偏偏盯上郭靖这傻小子,张口就要貂裘宝马,还要吃好喝好。
旁观的小二心里认准了这小子是个骗子,郭靖却不疑有他,贵重东西二话不说全送了出去。
而郭靖的傻和厚道,恰恰正中黄蓉的心。于是,两人从此结成了金庸笔下最传奇的爱情。
这就是爽文的套路,群众是盲目的,主角是伟大的。
等情节反转,群众被打脸,主角则英明无敌。
可惜,生活不是小说。现实中的“骗”,通常没有浪漫转机,只有惨烈的结局。
翟欣欣案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她也有索取,也有各种要求。
在最初,她看上去也是在试探苏某某,是在考验他的诚意。
而她的甜言蜜语里,似乎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旁人(比如苏某某)的兄弟姐妹,是察觉到一些问题的,但苏某某本人却岿然不动,迅速陷入爱河,并与之结婚。
可惜,与小说不同,这并不是一场感情试探,而是真正的敲诈勒索。
苏某某被一步步逼到绝境,最后以自杀收场。
文学故事里的“骗”和现实里的“骗”,看似相似,本质是完全不同的。
白玉堂和黄蓉的办法,是“试探”,目的是辨别对方是否真诚可托。他们并没有真的占便宜,反而在最后反转,把“骗”变成了情义和爱情的催化剂。
可翟欣欣的“骗”,动机就是掠夺,手段就是勒索,结果就是毁灭。
形式相似,动机完全不同。
所以,群众的意见是重要的。
群众虽然未必懂什么叫“体面”,会在黄蓉出场时嫌她不堪,在白玉堂蹭吃喝时觉得他无赖。
简单说,群众的眼睛未必是雪亮的。
但群众的的嗅觉,却是异常敏锐的。
文学里的“误判”,最后还能反转成佳话;
现实里的“警惕”,却恰恰是保护自己免受伤害的本能。
小说的主角,因为有作者加持,会对“独特性”抱有天然的好奇心,容易把一些非传统的行为理解为独特的真诚——比如乞丐模样的黄蓉,赖账吃喝的白玉堂。
但这是反经验的,甚至是反常识的。
所以,遇到真刀真枪的骗财害命,主角会倒霉,但群众几乎不会站错队。
正是这种集体直觉,构成了社会的免疫系统。
所以,当你自己分不清楚,对方到底是在玩一个黄蓉式的考验,还是在布一个翟欣欣式的陷阱时,别光相信所谓的“真情实感”。很多时候,群众的“浅薄”,或许比你个人的判断更靠谱。
黄蓉的“骗”最终成了爱情的开始,白玉堂的“骗”成了兄弟情义的见证;而翟欣欣的“骗”,终究落在了法律的铁槌之下。
文学是浪漫的,现实是冷峻的。
几天前,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公开宣判:翟欣欣因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
至此,那场舆论汹涌的风波,终于有了尘埃落定的答案。
苏某某的兄弟姐妹,这些普通的群众,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