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预制菜的争论仍在继续。不少外卖平台上,一些店铺开始打出“无预制菜”甚至“绝无预制菜”的标签来招揽顾客。不过,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网上关于“无预制菜的店全是预制菜”一类的吐槽、投诉屡见不鲜,有消费者发现,厨房里没有了灶台和烟火,取而代之的是微波炉,美食烹饪的“锅气”似乎成了一种奢侈。
在预制菜被置于舆论风口浪尖,受到不少争议的背景下,商家打出“无预制菜”的宣传,无疑能引起一些关注,甚至获得消费者的好感。不过,实事求是地说,这种宣传也不是最近才有的,如今之所以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媒体的“议题设置”。真要追溯的话,早在预制菜发展之初,不少消费者就对其充满疑惑,随之出现了预制菜和非预制菜之争,那时就有商家反其道而行之,迎合消费者对传统美食加工方式的偏好,打出“拒绝预制菜”的宣传。这种操作在传统美食街尤为普遍,而且的确有一定效果。
媒体报道的这类“无预制菜”店铺,能否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从报道提供的反馈看,似乎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反倒是引发不少质疑,所谓“非预制菜”未必名副其实:一是有消费者反映在此类店铺买到了变质过期食品,消费体验并不好;二是存在货不对板的问题,有消费者表示,此类连锁店铺,通常首页为一段食客满堂的视频,而实际进入店铺页面环境后却连门店照片都没有。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操作?其实,这类做法并不局限于打“无预制菜”招牌的商家,此前南都报道就提到,使用“AI假图”的商家在多个外卖平台均有出现,大量消费者反馈与实物差距过大。至于为何强调“无预制菜”的商家会照搬这种操作,原因可能是这种商家只做外卖而无堂食,这也意味着其处于无消费者现场监督的状态。一般而言,消费者更信赖实体店家,故商家在宣传的时候制造一种有堂食的假象,多少算是提供了某种“证明”。
宣传是一回事,实情到底如何又是另一回事。其实,无论采取何种营销策略,最终都要面对消费者。在舆论风向不利的情况下,很多以预制菜为主的商家会遮遮掩掩。而拿“无预制菜”来做营销,同样会面临类似困境,一是需要保证确实无预制菜,而一旦被发现有预制菜,很容易被舆论反噬;二是如何让消费者相信你。拍几张照片效果有限,甚至开放后厨也未必能收获绝对信任。
随着外卖的迅速发展,近年来餐饮行业在生产模式上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只做外卖没有堂食的小店越来越多,除此之外,类似联合厨房这种模式也越来越普遍。联合厨房的做法很简单:在相对集中的物理空间内,建造众多可以独立运作的厨房,分别出租给不同的入驻商户专营餐饮外卖业务,不设堂食。从效率上讲,这种模式确实有优势,只是消费者还是会有疑惑。堂食毕竟能提供一种互动、监督空间,一旦不设堂食,如何取信于消费者,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单方面强调“无预制菜”,恐怕容易沦为一种噱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