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提起抗日战争,许多人潜意识里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美国丢了原子弹,苏联出兵我国东北,日本才决定投降的。
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对的,连美国人都承认了,是中国拖垮了日本,日本才最终走向失败的,美国丢原子弹和苏军出兵东北,只是加速了这一进程。
1938年以后,日本就深陷中国战争泥潭,没钱没人也没物资,只能冒险跟苏联和美国开战,目的是抢夺战略资源,但中国军队死死拖住了日军,日军始终无法从中国抽身,结果导致了在各个战场的失败。
到抗战结束时,日军在中国的兵力依然接近200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在日本驻华军队当中,名气最大的当属关东军了,素有“日军之花”之称,战斗力很强大,人数也一度达到一百多万,是日本陆军精锐主力和战略预备队。
有人说,如果苏联不出兵东北,将关东军彻底击溃,中国就无法击败关东军,自然也就无法取得抗战胜利了。
这个说法当然不对了。
关东军驻扎中国近40年,占据整个东北也达到了14年,确实不那么容易被消灭,但如果我们细细研究一下关东军的发展历史,就会发现一个问题:苏军出兵东北之前,关东军其实已经外强内干,十分虚弱了。
一、关东军到底什么来头
我们都知道,1904年日本和沙俄在东北打了一仗,史称日俄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沙俄战败,日军作为胜利者,取得了关东州的租借权和南满铁路的经营权。
所谓关东州,可不是日本关东,而是我国东北辽东半岛普兰店以南的全部陆地和岛屿,包括旅顺港和大连港在内,因其位于山海关以东,故而被称作关东州。
日本得到关东州之后,将参与日俄战争的一部分兵力驻扎在此,1909年日本又成立关东厅,同时成立关东军,关东军正式诞生。
与日本传统陆军不同的是,关东军作为日本对外侵略的急先锋,在日本拥有很高地位,它直属于天皇指挥,日本陆军本部只是名义上拥有指挥权,但最后拍板的还得是天皇。
因为这一缘故,关东军在后来的很多大事件中,都不听从陆军本部的调遣,而是自行其是,比如皇姑屯事件和九一八事变,关东军的步伐就迈得太大了,让日本国内许多人受不了,但又能怎么样呢?
九一八事变后,关东军开始对东北进行统治,而它臭名昭著的历史,也由此拉开始。
关东军为了更好地对东北实施统治,扶持溥仪建立了所谓伪满洲国,名义上“以华治华”,实际上拥有最高决策权。
在东北的14年间,关东军进行了残暴统治,一方面压榨和屠杀百姓,对东北资源进行掠夺,全民实施奴化教育;另一方面镇压反日武装,建立731等秘密部队,研制细菌和生化武器,拿活人做各种残忍实验。
总而言之,关东军统治东北的历史,是人类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充满了中国人的血与泪。
随着日本侵华步伐的加快,关东军的兵力也得到了较大补充,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一百多万。
一百多万人窝在东北不动弹,不是因为它打仗不行,而是因为日本太重视它了,把它当作“海外第一战略力量”,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用它的。
因为这一缘故,关东军在东北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护东北安全,同时防范苏联进攻,必要时要承担入侵苏联的任务。
二、关东军的没落
日本自以为关东军很强,其实是个很大的误判。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军力得到了较大发展,但跟欧美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在武器装备和战术上也存在较大短板。
这一点,可以说诺门罕战役看出来,战争爆发前,关东军高层普遍认为苏军还处在日俄战争时期的水平,结果一仗打下来,才发现苏联的武器装备很强大,尤其是飞机、大炮和坦克,对自己几乎形成碾压。
最要命的还是战术比较落后,机动性显得严重不足,竟然还在使用骑兵部队,日本骑兵向坦克冲锋也成为诺门罕战役中的一大悲剧,结果几乎全军覆没。
诺门罕战役中,关东军损失极大,几个主力师团几乎都被打得没了战斗力,自此对苏军产生了恐惧心理。
关东军真正走向没落,是从太平洋战争开始的。
当日本深陷战争中国战争泥潭后,兵力不足和军事物资短缺成为严重问题,尤其是石油,美国不再供应了,关东军在东北也没找到石油,没有石油,日军坚持不了半年。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打算入侵东南亚以获取石油等战略物资,但东南亚是英美法荷的地盘,尤其是美国军事实力强大,这让日本很是忌惮。
于是,日本兵行险招,对珍珠港进行了偷袭,打算先瘫痪美国海军,为入侵东南亚争取时间。
但是,偷袭珍珠港是不成功的,日本又低估了美国的工业能力,不到半年美国海军就恢复了战斗力,并很快发起反攻,太平洋战场顿时热闹起来。
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不利,兵力不足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中国战场的兵力又不能动,只能从关东军抽调兵力了。
日本高层认为,只要关东军出马,肯定能一举扭转局势。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13个关东军主力师团和一支机械化常备部队刚进入太平洋,就在美军的炮火下覆灭,精锐部队就这样当了炮灰。
随后,盟军在太平洋发起反攻作战,日本海陆空损失惨重,到1945年4月,冲绳也被占领了,日本本土岌岌可危。
这时候,日本又想到了关东军,一次性抽调了7个主力师团和三分之一的物资,打算实施“本土决战”。
被抽走兵力后,关东军兵力大减,日本为了防止苏联偷袭及抗日武装的袭击,便对关东军进行了兵员补充,关东军人数恢复到了75万人,但主力部队很少,大多是其他战场的溃兵,以及从日本及日占区征调的新兵,以15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人为主,这些人军事素质差,战争经验少,装备也很差,有的人甚至连猎枪都用上了,故而当时关东军被称为“稻草人兵团”。
关东军战斗力差也就算了,士气还特别低迷,主要是是因为日军在各个战场都遭遇失败,就连日本本土都岌岌可危,他们只希望能回家,打仗的动力严重不足。
三、关东军的溃败
苏联在结束苏德战争之后,认为履行雅尔塔协定,继而从日本和中国身上割肉的机会到了,便开始积极准备,大规模向边境调兵,运输军事物资的火车,每天都在西伯利亚的铁路上行驶。
毫无疑问,苏军准备向关东军发起进攻了。
刚刚赢得苏德战争的苏军,此时士气旺盛,战斗力极强,战斗经验也很丰富,再加上苏联拥有强大的军事工业基础,使得苏军的武器装备对关东军形成碾压,关东军本就不是对手,现如今更是只能当砧板上的鱼肉了。
1945年8月6日,美军在广岛扔下原子弹,苏联8月8日就对日本宣战了,宣战的时机刚刚好。
8月9日凌晨,150万苏军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下,向东北和朝鲜发起进攻。
与此同时,另一支苏军也早就秘密集结在边境,准备向千岛群岛、库页岛等岛屿驻扎的十几万日军发起进攻。
早在1945年上半年,关东军就预感到苏军可能要进攻东北,所以提前在边境布置了防线,东北主要大城市外围也都加强了防守,但战争真正打起来,精心布置的防线很快就被突破了,除了少数地区的日本顽抗之外,绝大多数日军都选择了投降。
这场本该是强强对决的战争,最终演变成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苏军拼命追,关东军拼命跑,最后连大本营长春都放弃了,打算在通化固守。
当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停战之后,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还打算继续抵抗,结果各大城市相继丢失的消息传来,关东军各部队不断战败,让他顿时失去信心,最终于8月19日宣布投降。
战役过程中,关东军主力也曾发起过进攻,确实给苏联造成了不小的麻烦,但都是局部战斗,从大势而言,关东军是溃败的,伪满洲国也跟着一起覆灭。
此次作战,关东军损失了8万多人,近60万人被俘,同时朝鲜、库页岛和千岛群岛的日军也都遭遇了惨败,最终选择投降。
苏军战斗力强不可否认,但关东军的战斗力也太拉垮了,几乎没有招架之力,跟诺门罕战役时相比都有不小差距。
值得一提的,在苏军出兵东北的过程中,中国军民也参与了这场战争,军事力量虽小,但贡献同样巨大,比如东北抗联教导旅就担负了侦查和引路的任务,早在战役开始前,就将关东军的布防情况告知苏军,战争开始后又引导苏军炮火进攻,一举摧毁了关东军防线。
再比如,苏军不了解东北,中国军民一方面参与战争,一方面则充当苏军的向导,对战争取胜起到了很大作用。
也就是说,苏联出兵东北,是给关东军的最后一击,但不是唯一打击。
四、没有苏联出兵,中国是否能战胜关东军
如果没有苏联出兵,中国依然能战胜关东军,只是时间上要延后一些,之所以这么说,是有根据的。
抗战初期,日本叫嚣三月灭亡中国,结果打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中国虽然战败了,但自身损失也很大,还激发了中国人抗战的决心。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日本都占据战略主动,多次击败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采取了持久作战的战略方针,利用广阔的纵深来与敌周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配合,让日军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武汉会战之后,日本就意识到无法快速灭亡中国,便转而采取政治诱降策略,后来还试图与国民政府进行谈判,以和平的方式结束战争,只要承认东北等日占领土即可,但当时全国都对取得抗战胜利充满信心,蒋介石果断选择拒绝。
日本感到很无奈,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但进展并不是很大,而且消耗了太多兵力。
到了1943年以后,日军的几次军事行动都没有取得理想效果,中国军队开始实施反攻作战,国民党军在正面主动出击,八路军在敌后与敌周旋,日军疲于奔命,占领中国真正变成了幻想。
中国远征军在取得滇西缅北反攻作战的胜利之后,日本的最终战败已经无可逆转,此后日本垂死挣扎地发起了几次战役,也只是拖延失败的时间罢了。
在持久作战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成功将抗日形势由被动变为主动,击败日军只是时间问题。
并且,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也在战争中得到加强,已经能够在大会战中击败日军了,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更是让日军苦不堪言。
如果苏联不出兵东北,中国军队能否战胜关东军,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便关东军最终不投降,在国民党军和八路军的夹击之下,它最终也会走向覆灭。
尤其是,当时关东军的实力已经大打折扣,与普通日军没什么太大区别了,东北抗联还掌握了它的布防情况,它还能蹦跶几天呢?
我们可以看一个案例,日军投降之后,在冈村宁次的阴谋计划之下,高邮日军就拒绝投降,一直坚持到了1949年12月。
这股日军的战斗力很强,战局的高邮也是个易守难攻之地,最后还不是被粟裕率领的新四军给一举击溃了。
类似高邮战役的案例还有很多,总之抗战后期日军全面处于颓势,最终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不只是关东军,所有日军都一样。即便苏军不出兵东北,日本也不投降,我国继续抗战,也只是多花点时间来消灭日军并迫使其投降罢了,美国的原子弹和苏军出兵东北,都只是加速了这一过程。
而我们战胜日本的武器,其实也不是什么秘密,就是持久作战和人民战争,日本是小国,中国则是庞然大物,且充满智慧和勇气,日本以小博大,最终只能是失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