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的房价差,拉开到近5倍了。
新房均价2万左右的东莞,各镇街之间的房价差异正在显著拉大。
而这背后,恰恰印证了一句话:便宜的房子,可能永远便宜。
01
4.9倍价差划出的楼市分水岭
梳理了今年以来东莞每月房价的对比,新房最高与最低均价之间的价差比已接近5倍,二手房价价差比已接近4倍。
(房价价差比计算方式:当月镇街最高房价/当月镇街最低房价=当月价差比)
先来看新房。
从数据来看,1月至8月,南城和东城持续占据新房最高均价的位置,其中东城在4月甚至突破4.6万元/㎡,南城多数月份也维持在4.1–4.5万元/㎡的高位。
而新房价格最低的镇街主要集中在石排和望牛墩,尤其是望牛墩,从2月到8月始终处于房价低位,均价在八九千元左右徘徊。
差比从4.3到4.9不等,最高接近5倍,显示出明显的区域分化。
二手房情况基本一致,计算方式与新房相同。
松山湖在整个统计期内始终是二手房均价最高的区域,最高时接近3.5万元/㎡,尽管后期略有回落,但仍稳定在3万元/㎡上下。
而石龙、企石、樟木头则反复出现在最低均价列表中,尤其是石龙,多次垫底,均价最低时仅7358元/㎡。
二手房价差比保持在3.4–4.0之间,整体略低于新房,但也接近4倍。
这再次说明:便宜的房子,并不因为其低价就迎来补涨,反而因为认同度低、资源薄弱,始终难以走出价格洼地。
其实,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数字层面,更反映出不同板块在资源集聚、市场认同和发展潜力上的根本差异。
有些房子,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们未来的赛道。
02
为什么越贵的地方,反而越有人追?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南城、松山湖就是能卖出高价,而且越来越受追捧?为什么越贵的地方,反而越有人追?
其实道理不难理解。
当一个地段开始吸引有购买力的人群,它就像滚雪球一样,配套越建越好,价值越堆越高。有钱人愿意扎堆的地方,学校、商场、交通建设都会更快跟上,形成良性循环。
反观那些价格常年如一潭死水的区域,缺少变化也缺少期待,自然难以吸引新的投资和关注。它们就像被封印在旧格局中,便宜,但也仅剩便宜。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买家来说,买房逻辑反而变得简单:跟着价值走,盯着稀缺资源,瞄准优质板块。
这不是说非要追高,而是认清一个现实——真正优质的资产,总是集中在那些被公认的核心地段。
再回头看看数据就明白:南城、松山湖这样的区域,价格之所以坚挺,正是因为它们已经形成了“核心认同”。
这种认同不是一朝一夕建立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它意味着更好的规划、更完善的配套和更稳定的价值保障。
所以,如果你是正在考虑置业的购房者,不妨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买的不仅是房子,更是一个地段的未来。五年后、十年后,这里会是更多人想来的地方吗?
答案或许就藏在数据里。
房价4倍的落差,拉开的不止是数字,更是截然不同的资产赛道、资源圈层和未来想象。
而那句“便宜的房子永远便宜”,看似残酷,却是市场用真金白银一次次投票的结果。
现评论区扣666,免费领保姆级【东莞买房指南】,超万字干货,手把手教你买对房!
我还建了一个东莞买房日记群,免费的,我每天在群里分享楼市动态、成交数据、一手笋盘、最新团购优惠等各种信息,直接扫码进群,进不来群的,评论区留言,拉你。
2025 RECOMMEND /
【东莞产业-产业动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