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朗普的一番言论又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次不是骂中国,而是夸。这位一向把“中国威胁论”挂在嘴边的美国总统,突然话锋一转,开始盛赞中国的“长远眼光”。
他在公开讲话中提到,美国企业应当取消强制披露季度财报,改为半年报。为什么呢?他说这能帮企业省钱,让高管更专注于经营。
【特朗普突然点名夸赞中国】
紧接着,他宣称,中国企业之所以强,是因为他们拥有50到100年的战略视野,而美国公司却被短期财报“捆住了手脚”。最后,他还情绪激动地补上一句:“这可不妙!!!”——三个感叹号,戏很足。
不过,话刚说完,网友就坐不住了。他们纷纷在线科普:别瞎说,中国上市公司也有季度报告!实际上,中美在信息披露上的制度差异并不在于“有没有季报”,而是披露内容和监管逻辑。一场原本看似“夸中国”的发言,迅速演变为大型翻车现场。
虽然特朗普搞错了基本信息,但他却歪打正着地戳中了美国资本主义的一个痛处:被短期利润绑架的制度困境。
在美国,上市公司的高管们日子并不好过。他们每三个月就要交一次“成绩单”——季度财报。华尔街那帮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眼睛死死盯着收益、营收增长率。只要有一个数字不及预期,股价就可能大跌,CEO甚至可能直接被董事会赶下台。这种环境下,哪个企业敢做长期投入?五年研发计划?十年战略布局?对不起,资本没这个耐心。
【特朗普认为美国企业目前的困境是因为季度财报】
反观中国,企业决策的环境完全不同。我们并非没有季度报告——沪深交易所的披露要求和美国一样严格。真正的差异在于,中国企业背后有一套支持长期发展的制度体系。国家通过长期规划明确产业方向,用政策稳定性为企业护航。哪怕短期不赚钱,只要符合国家战略,企业就敢投入、敢创新。
华尔街要的是即时回报,资本要的是快速退出。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决策被季度财报周期牵着鼻子走,其创新能力和发展韧性必然会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中国拥有制度优势这张“王牌”,这也是我们与美国截然不同,却飞速发展的底气所在。中国用70多年的时间建立了一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长期治理体系。这种规划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指南。
【根本原因是中国拥有长远的规划】
比如高铁建设,当初制定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时,多少人觉得是天方夜谭?但现在我们建成了全球最发达的高铁网络。再比如新能源产业,十几年前光伏产业还靠补贴生存,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名片。这些成就背后,都是长期战略在发挥作用。
中国的政策制定有个特点:既看眼前,更看长远。中国敢于投资那些回报周期长但战略价值高的领域,比如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虽然短期内可能看不到利润,但十年、二十年后,这些投入都会转化为核心竞争力。而美国资本市场上,除了少数巨头,大多数企业都被迫追求短期业绩,很难进行真正意义上的长期布局。
也是因为这样,特朗普的羡慕清单越来越长,除了高铁,他还公开羡慕过中国的机场、司法效率,甚至是我们的大阅兵。
【中国的阅兵让特朗普羡慕不已】
这些羡慕,实际上反映了美国精英阶层对本国制度缺陷的集体焦虑。他们看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道路,看到中国在5G、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快速崛起,内心既震惊又无奈。这种焦虑在今年9月达到顶峰,当中国成功举办阅兵时,特朗普直言:“他们希望我在看,而我确实在看。”
但是,羡慕归羡慕,美国要复制中国的制度优势几乎不可能。两国的历史传统、文化基因、社会结构都存在根本性差异。中国的长期主义植根于“功成不必在我”的文化传统,而美国的短期主义则源于其选举政治和资本逐利的本质。这种深层次的制度差异,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改变的。
【美国无法复制中国的优势】
对中国而言,特朗普的“羡慕”既是一种肯定,更是一种提醒。我们不能因为外界的噪声而紊乱自己的节奏。坚持自己的竞争优势,守住自身制度长处,这是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的“命门”。中国几十年发展壮大,依赖的正是这种耐心与定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