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岁金秋九月,又一年朱槿花开。第22届东博会如期而至。
开怀拥抱天地,再迎八方来客。多少跨越山海的遇见与重逢在这里上演,将民相亲、心相近的故事书写在八桂大地。
在越南展馆,来自广西的参展商黄丽清和老友“G7咖啡”重逢,现在的她是个重度咖啡爱好者。“印象中,我第一次喝的咖啡就是十多年前在东博会上售卖的G7咖啡。”从此,她便沉迷于这份来自异域的醇厚与芳香。
2004年,G7咖啡亮相第一届东博会,此后从未缺席,成为许多人藏在心底的留恋。而在这届东博会上,来自菲律宾的大学老师兰朵拉·玛甘第一次品尝到广西六堡茶。
“大多数菲律宾人喜欢喝香浓的咖啡或热可可,六堡茶入口清淡,但回味无穷。”兰朵拉·玛甘说,这很像我遇到的大多数中国人,初见面平淡如水,熟悉过后感情充沛而热烈。
来自菲律宾的大学老师兰朵拉·玛甘(右二)第一次品尝广西六堡茶。新华社记者王楚然 摄
几个世纪以来,茶与咖啡逐渐在陌生的远方找到属于它的忠实拥趸,“或许对一个国家和人民的了解要从饮食文化开始。”黄丽清说。
中国与东盟,两方热土的联结跨越山海,也跨越千年。
近千年前,中国使者周达观奉命出使真腊(今柬埔寨),回国后撰写《真腊风土记》,或许那时的大多数国人只能通过这不足万字的游记一窥远方土地上的社情、民俗与文化。
近千年后,在东博会上,来自广西民族大学柬埔寨语专业的志愿者李栗婉正面对面引导柬埔寨客商对接生意,这是她第二次参加东博会。
“如果说第一次参加东博会是带着些许紧张,想要验证自己的外语学习成果,现在的我更享受与外宾沟通的感觉,用心去体验跨文化交流的内涵。”李栗婉说。
与东盟宾客交流,才能体会文化的交融;深入华夏大地,更能拥抱真实的中国。
在柬埔寨展馆,柬埔寨留学生李春华正介绍家乡特产紫皮腰果,“我的姐姐也曾在中国留学,给我讲过很多故事,但只有亲身来到这里,学习汉语,结交中国朋友,才能切身感受到文化的厚重和人民的友善。”他说。
李春华与东博会是初遇,但数次与中国相逢。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都已经纳入他的旅行足迹,“越了解越热爱,我会考虑以后在中国发展。”
商务洽谈热火朝天,项目金额屡创新高,历届东博会无疑是一场场商业盛会、经贸盛会、科技盛会,但回望东博长廊,人文交流一如阳光雨露,润物无声。
越南嘲剧、泰国孔剧……一场场视听盛宴仍在观众记忆中留存,柬埔寨丝绸、缅甸漆器,中国西湖绸伞、雕花蜜饯所展现的文化元素也令人啧啧称赞。嘉会难遇,欢乐未央,在本届东博会上首设的人工智能专馆里,智平方人形机器人“爱宝”一边打架子鼓一边唱出嘹亮山歌。
科技巨轮滚滚向前,取代不了真挚的情感;时光洪流飞速不怠,文明互鉴始终闪耀光辉。行走东博会,目之所及是握了又握的手,耳边响起的是充满热情的问候与相邀……(记者王楚然、邹雨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