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早防早治,守护认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活动中了解到,本市积极开展记忆门诊建设工作,2025年将建设记忆门诊不少于20家,2028年不少于60家,且实现区级覆盖,2030年不少于100家。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也即将到来。北京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在9月21日前后围绕阿尔茨海默病防治政策措施、科普知识和社会支持等方面开展宣传,同时通过线上科普、线下义诊、记忆集市、记忆健步走等多种形式,普及防治知识、消除认知误区。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北京市积极开展老年期痴呆防控工作。例如,本市积极建设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确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为市级指导单位,20余家三级医院作为市级成员单位,明确区级指导与成员单位,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纳入基层服务单位,基本建成“市——区——社区”三级五层服务网络框架。加强上下联动,制定《记忆门诊专病特色科室建设标准》,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院联合建设记忆门诊。2025年,记忆门诊建设不少于20家,2028年不少于60家,且实现区级覆盖,2030年不少于100家。
为实施分层分类管理,本市还计划利用3~5年时间,依托老年期痴呆全病程服务协作网,逐步完善分层分类管理措施。对认知功能初筛正常的老年人提供健康教育服务,对初筛阳性的老年人作为重点人群开展认知功能评估,评估结果异常的,指导其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就诊。到2030年,认知功能初筛阳性人群干预指导率不低于80%,疑似认知障碍人群就诊率不低于50%。组织开展“黄手环”行动,向有需求的老年人免费发放定位手环等防走失用品。
目前,市卫生健康委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应对老年期痴呆北京行动方案,健全北京市老年期痴呆防控体系。探索推动“守护记忆”社区认知训练活动站建设,利用现有记忆门诊、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残疾人温馨家园等场所,发挥医务社工和专业社工团队作用,定期组织开展认知刺激训练、运动体能训练、心理康复等认知干预活动,改善或维持老年人认知功能。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刘忠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