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线加装“之字形”栏杆引争议
非机动车不推行,徒增安全隐患
加装“之”字形栏杆处只能供一辆电动车通行,不少电动车选择从台阶冲过。 王一凡 摄
作为杨浦区东西向的重要干道,周家嘴路车流密集、人流繁多。近日,有市民反映,在周家嘴路与荆州路、水丰路等路口的人行道上,加装的“之”字形栏杆本来是为了保障行人和非机动车安全,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按照规定,非机动车应在栏杆内下车推行,可不少骑车人硬是从“之”字形通道骑过去,让原本的安全设施失去了作用,反而增加了碰撞风险。
下午五时,正值下班高峰。周家嘴路与荆州路交叉口,绿灯刚亮,一位年轻妈妈推着婴儿车走到一半,却被直接骑行的非机动车挡住去路。电动车在栏杆拐角处来回调整方向,当一侧勉强通过时,信号灯已经开始闪烁,母女俩还停在车道边缘。
和常见的十字路口不同,这里并没有四向通行的宽阔路面,而只是一个小路口。这一带聚集着多个大型小区,人流密集,两侧居民区的人流和非机动车,几乎都要依靠这唯一的斑马线过街。斑马线中间,两道白色栏杆隔成一条“之”字形通道,宽度只能容下一辆电动车通行。
绿灯一放行,推着婴儿车接送孩子的父母、坐着轮椅出行的老人、拎着菜篮买菜的阿姨,还有送快递、送外卖的电动车,几乎都在同一时间涌上斑马线。“绕行到其他路口要多走好几百米,大家还是更愿意从这里直接过街。”一位外卖骑手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绿灯持续时间大约三十秒。行人与非机动车同时进入弯折通道,很快就会堵得水泄不通。尤其是一些非机动车后面装着大箱子,堵在栏杆中间,其他人只能绕行。还有骑车人为了赶时间,硬是从两侧缝隙冲过去,有的甚至抬车翻过旁边的绿化带,再从十几公分高的台阶颠簸下来,这让碰擦的风险更大。
“每天都要从这里经过,电动车和人都挤在里面,谁也快不了。”在现场等候的徐阿姨告诉记者,她曾打热线反映,希望调整栏杆。但得到的答复是:因为这里以前发生过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擦碰事故,所以才加装了栏杆。“可结果就是更堵、更乱,骑车人根本不会下车推行,反而都抢着往里挤。”
与之类似,周家嘴路与水丰路交叉口的斑马线上,同样加装了“之字形”栏杆。栏杆旁还张贴着“非机动车请下车推行”的蓝底白字提示,但实际情况是,几乎没有人会下车推行。大量骑车人硬是从“之字形”通道骑行,高峰时段,等候的非机动车经常排到机动车道上,引发新一轮堵塞。
相比之下,周家嘴路黄兴路路口的情况却有所不同。该处采用“二次过街安全岛”的设计,行人与非机动车可以在安全岛中等待,通行秩序更为清晰。据居民回忆,这里早些年也曾设置过栏杆,但由于效果不好,在居民反映后,相关部门很快作了调整,如今栏杆已被拆除。
居民呼吁,管理部门应继续探索在保证安全前提下更有效的措施,同时加强管理和宣传,让骑车人遵守下车推行规定,才能真正发挥安全效果。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王一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