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下午,北纬30°科幻电影周科幻电影制作大师班举办。在象山影视城数字棚,第88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得主大卫·怀特将与国际电影制片人朱力,以“浸入未来,科幻电影的声音制作”为主题,围绕电影的声音制作,从《疯狂的麦克斯》等科幻电影出发,分享科幻电影如何用声音营造真实科幻感。
本次科幻电影制作大师班的主讲嘉宾大卫·怀特(David White)是第88届奥斯卡最佳音效剪辑奖得主。他是一位在影视声音设计领域深耕多年的大师,其职业生涯涵盖了拟音、混音、录音及音效剪辑等多个技术领域。从早期在中国拍摄纪录片的经历,到如今参与超过100部影视作品的声音设计,大卫·怀特积累了丰富的跨文化合作经验,代表作品包括《银河护卫队》《铁路劳工》等。
与他对话的则是著名国际电影制片人、策展人及跨文化战略专家朱力。作为醒客科技(SyncReality China)联合创始人,朱力曾主导多项获奖合拍项目,如荣获2018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最佳女演员奖的《AYKA》(《小家伙》),并在国际电影融资和新兴技术领域(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有着显著成果。
对话中,朱力首先向大卫·怀特发问:声音在如何建造世界、定义角色、烘托情绪方面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
大卫·怀特回应道:“声音设计是为了强调电影的故事,并围绕角色去做设计的。然后要去辅助这个故事,阐述故事的起伏点,协助故事表达。”他将声音设计比作电影的“心理学家”,需要深入理解角色的动机和情感,从而在声音层面精准地传达故事的每一个细节。
大卫·怀特还分享了他在声音设计工作中诸多思考。
他提到,声音设计与声音剪辑有着本质的区别。声音剪辑更多关注的是具体动作的声音,如开门关门的声音,而声音设计则是从整体上构建电影的声音环境,以推动故事的发展。“我们必须非常了解人设,还有角色真正的动力是什么。”
在制作《疯狂的麦克斯:狂暴之路》时,大卫·怀特通过精心设计的声音,成功地塑造了主角麦克斯“快疯了”的形象。他解释道:“我的工作就是去建立辅助,让大家明白观众看到的是‘我快疯了的样子’的人设。”此外,他还提到了环境音的重要性,将其比作舞台剧演员的衣服,能够让观众更好地沉浸在电影的场景中。
互动环节中,大卫·怀特针对小预算电影的声音设计问题给出了建议。他指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制作团队应尽量控制人数,以确保声音设计的质量。他还分享了不同类型影视作品声音设计的差异。对于电视内容,由于观众的观影环境不可控,声音设计需要更加突出对白和音乐,以确保观众能够清晰地接收到信息。而对于电影院放映的电影,声音设计则可以更加注重细节和微妙之处,因为观众处于一个可控的、专注的环境中。他举例说:“在电影院里,我们可以创作内容,并知道观众会有怎样的体验感,但在电视上,我们没办法掌控这些元素。”
朱力长期关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领域,成果显著。在探讨VR/XR内容的声音设计时,大卫·怀特认为,声音在虚拟现实影片叙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到:“就像科幻片一样,我们要建立新的世界,像游戏一样建造另外一个世界。”
他以自己参与的科幻电视剧《遥远星际》为例:“我们的团队创造了飞船呼吸的声音,所以这88集的电视剧就会一直听到飞船呼吸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设计,观众可以在潜意识中快速地识别出自己所处的环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故事中。
在活动的最后,大卫·怀特表达了对未来合作项目的期待,尤其是与中国合作的科幻电影项目。他透露了自己的项目选择标准:“我们必须在每个电影项目或者任何项目至少工作6个月的时间。”
他还表示,自己非常喜欢讲故事,希望未来能有机会参与中国的科幻电影项目,为电影的声音设计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象山影视城数字棚中,这场精彩的学术交流最终在观众们雷动的掌声中拉下帷幕。相信大卫·怀特的分享,一定会变为未来青年影人们优秀作品中颤颤一音。
了解中国(宁波象山)北纬30°科幻电影周更多资讯。
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