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业机械化逐步推广,农村男劳动力外出打工已成趋势,留守妇女的人数在不断增加。根据中国农业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全国有8700万农村留守人口,其中有4700万留守妇女。
目前农村留守妇女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一技之长,且受“男主外、女主内”“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等传统思想观念影响,很多不敢也不想外出就业,进取意识较弱。这就造成农村留守妇女劳动力择业面较窄,以务农、就近打零工、带孩子为主。
1.小县城的就业市场对留守妇女极不友好
在中西部大多数省份的小县城,当地主要产业为传统农业和少量轻工业。县城里工厂屈指可数,且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产业升级,对工人技能要求逐渐提高。我认识一个保姆,原来所在的县城,原本仅有的几家纺织厂,因设备更新和市场竞争,近两年来陆续裁员。而这名保姆只有初中学历,没有特殊技能,想进厂工作却四处碰壁。她无奈地说:“跑遍了县城的工厂,人家要么嫌我没文化,要么说我没技术,根本进不去。”这反映出当地工厂企业数量少,提供岗位有限,且对学历和技能要求将众多留守妇女拒之门外。
2.留守妇女的生活节奏被家庭事务填满,难以有连贯工作时间
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留守妇女每天清晨要早起为孩子准备早餐,随后送孩子上学,接着回家照顾年迈生病的公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忙完这些又要到农田里劳作。虽然农村中心校有午餐提供,但下午还得准时去学校接孩子放学,辅导孩子功课。像这样的农村留守妇女,她们被家庭琐事紧紧束缚,即便有工作机会,也因无法保证工作时间而放弃。
3.许多留守妇女只能在家做些零散手工活补贴家用
在一些农村地区,承接手工活成为留守妇女的主要增收途径。比如陕西近几年推行的“社区工厂”,促使很多留守妇女接一些缝衣服的活,缝一件羽绒服的袖口只能挣一块二,做一个毛绒玩具的零配件,一天下来,眼睛累得酸痛,也只能挣个二三十元。即便如此微薄的收入,也不是每天都有,订单不稳定,让她们的生活依旧艰难。
不过,令人欣慰的是,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已关注到留守妇女就业困境,并积极探索解决办法。今年3月份,民政部、公安部、司法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精准关爱帮扶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对农村留守妇女困难群体的就业创业扶持。在福建龙岩,当地妇联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培育“妇字号”巾帼就业示范基地127个。再比如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代表建议第821号的答复里面说:“为农村留守妇女就业创业发展搭建平台、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