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看到最后,有彩蛋(瓜)】
这是啥?
这是癞瓜!
又叫苦瓜!
你个城巴佬!
清晚期 瓷塑粉彩癞瓜草虫摆件
观复博物馆藏
癞瓜老家在印度,李时珍著写的《本草纲目》中也有记载:
苦瓜原出南番,今闽广皆种之。
五月下子,出苗引蔓,
茎叶卷须并如葡萄而小,
七、八月开小黄花,五瓣如碗形,
结瓜长者四五寸,短者二三寸,
青色,皮上痱蒥如癞及荔枝壳状,
熟则黄色自裂,内有红瓤裹子。
瓤味甜甘可食,其子形扁如瓜子,亦有痱蒥。
苦瓜
最早它可当水果吃,因为它熟透了是甜的,全身金灿灿的,瓜子红彤彤的,所以有些地区管它叫“金铃子”,或者“红姑娘”,总之巨招人喜欢。
红姑娘
这叫什么?
它叫倭瓜!
又叫南瓜!
你个城巴佬!
民国 粉彩瓜瓞连绵纹绶带葫芦瓶(洪宪年制款)
观复博物馆藏
还是李时珍讲过:
南瓜种出南番,转入闽浙,
今燕京诸处亦有之矣。
这里的南番可就更远了,南美洲那边儿。
南瓜浑身都是宝,连叶子也能炒来吃,这实力搁容易闹饥荒的古代,妥妥的属于是老百姓心尖上的蔬果了。
清代 黑漆描金瓜瓞连绵纹圆捧盒
观复博物馆藏
没错,以上俩瓜都是大明朝的时候来了我国,经老祖宗严选,凭美貌和实力霸榜至今。
那还有哪些经得起老祖宗考验的农产品呢?
城巴佬们,请接着往下看。
佛手柑
佛手柑属于香橼的一种,佛手之香,香了千年,东汉《异物志》就把它写作“枸橼”,算是它最早的名称之一,后来“香橼”这个名字,大家都不陌生。
香橼
拿香橼摆盘搁屋里添香这个事,从宋代就流行开来了。
上至王公,下到百姓,从秋天开始置果于盘内,静待其变化,直至正月,意味着开启香香的新年,这期间,人们通过它感知着季节的轮转、岁月的更替,好在这一浪漫传统延续至今。
观复博物馆工艺馆里的佛手柑
从明代开始,在不少器物上能见到佛手的题材,佛手、桃子、石榴常组团出现,构成“三多图”,佛手谐音“福寿”,桃子寓意长寿,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意为多子。
清雍正 浆胎青花三多纹瓶
观复博物馆藏
那么“三多”当然就是“多福、多寿、多子”,什么好的都占全了。
清代 木胎金漆三多如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嘉庆 粉彩福寿三多纹盘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佛手还会与石榴、莲藕、百合组合,暗涵“通心达理,合家欢乐”。
明清时期,岭南佛手正式成为贡品,皇上不光自己用着高兴,一高兴还要给爱卿们封赏,朝野上下其乐融融的画面中,一定少不了佛手的身影。
有诗为证:
筠笼珍重贡炎方,罗帕玲珑照玉堂。
缥蒂经时犹带绿,芳苞映日已全黄。
长随禁荔迎凉到,远胜新橙透甲香。
别与传柑增掌故,立秋时节赐山庄。
——清代查慎行的《恩赐佛手柑恭纪》
下次爸妈再强灌我们“丝瓜汤”的时候,拿出这篇给他们看!
如此这般一来,咱就能获得更多品种、更多口味的祛火汤了……
戴南瓜
观复猫|纪检馆长
(本篇彩蛋瓜)
馆里还有更多瓜,甚至能撸到真“南瓜”!
大家还想吃什么瓜,欢迎评论区留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