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石油作为全球至关重要的战略物资,至今仍是大国博弈中的关键筹码。无论是交通运输、工业制造,还是军事防御体系,几乎每一个现代产业都离不开这一黑色黄金的支撑。正因如此,各国无不竭尽全力扩充自身的石油储备,将其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然而,储备量只是表象,真正体现一个国家能源实力的核心指标,在于其自主生产能力以及长期可持续的开采潜力。拥有再多库存,若无法持续产出,终将面临被动局面。
2025年5月9日,美国媒体披露了一则令人警觉的消息:在政策导向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双重挤压下,美国石油产业已显现出明显衰退迹象。根据联邦政府最新统计,当前美国每日原油产量约为1350万桶,虽仍居高位,但增长动能正在减弱。
与此同时,传统能源强国俄罗斯的表现同样不容乐观,其境内主要炼油设施的日加工能力合计仅约135万桶,与中国和美国相比存在显著差距。那么,中国的能源发展态势又如何呢?
美国
目前,美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2025年5月,《财富》杂志发布数据指出,该国日均产量稳定在1350万桶左右,位居世界第一。但这份领先地位背后,潜藏着诸多结构性难题。
从资源基础看,美国并不匮乏。早在2004年,其已探明石油储量就达到227亿桶,位列全球第十一。但由于过去数十年高强度开发,现有储量相较1990年已缩水近五分之一,资源消耗速度远超新增勘探进度。
更为严峻的是,自1976年起,美国再未新建任何一座大型炼油厂。老旧装置长期运行导致故障频发,安全事故接连不断,而多个区域性炼厂因效益不佳陆续关停。
如今全美运营中的炼油厂数量仅为上世纪80年代的一半,同期国内汽油消费量却上升了45%,供需失衡日益加剧,炼化环节已成为整个能源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
墨西哥湾沿岸地区历来是美国能源心脏地带,得克萨斯州与路易斯安那州集中了埃克森美孚、雪佛龙等跨国巨头的核心炼化基地。
但近年来行业景气度持续下滑,2025年5月6日,《财富》杂志明确指出,美国石油行业可能已经触顶回落。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叠加国际油价低迷,迫使众多企业削减资本支出,主动减少钻井平台数量,整体进入收缩周期。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二叠纪盆地——美国产量最高的油田区域,贡献了全国近一半的原油产出。即便在此核心产区,钻井活动也在持续降温,单月内钻机数量下降3%。北达科他州作为页岩油革命的发源地,也因投资撤离和价格下行陷入经营困境。
当地官员公开表示,若现状得不到扭转,大规模失业与中小企业破产或将不可避免。不过白宫方面态度淡然,特朗普的经济顾问纳瓦罗甚至宣称:“油价维持在每桶50美元才有利于控制通胀。”
此番言论令页岩油企业倍感压力。高产成绩单固然耀眼,但背后却是政策反复、基础设施陈旧、产能萎缩等多重隐患交织的局面。美国在全球石油格局中的主导地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审视完美国的繁荣表象与深层危机后,再来看另一个能源大国——俄罗斯的处境,其实同样不容乐观。
俄罗斯
长期以来,俄罗斯被广泛视为“能源超级大国”,其丰富的油气资源令世界各国艳羡不已。
但据2025年9月16日报道,位于西北部的普里莫尔斯克与基里希两大炼油中心合计日处理能力仅为135.5万桶,与美国千万级产能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数据令人意外。
回顾历史,2013年俄罗斯原油日产量曾高达1059万桶,创下苏联解体以来最高纪录。当时各大能源公司加速扩产,政府亦对未来持乐观预期,甚至预测到2030年仍将保持增长趋势。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地缘局势演变及西方持续施加制裁,特别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多次对俄方关键能源设施发动袭击,包括重要炼油厂与出口终端。
其中,基里希炼油厂发生严重火灾,普里莫尔斯克原油装运码头亦遭破坏,两处设施停摆直接冲击全球供应体系,一度推升国际油价走强。
摩根大通分析师分析认为,此类攻击具有明显的市场干扰意图,而俄罗斯正是主要目标。此前特朗普也曾表态,若北约成员国联合抵制俄油进口,美国将追加新一轮制裁措施。
在外部压力不断加码的情况下,俄罗斯石油产量自然难以恢复元气。不过,俄方并非毫无底气。按当前开采速率计算,其石油储量尚可维持65年以上,天然气资源可供使用百年以上,煤炭储备更是足以支撑超过500年。
因此即便短期受挫,凭借雄厚的自然资源家底,莫斯科依然具备较强的战略韧性。长远来看,俄罗斯在全球能源版图中仍具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现实问题是,仅有储量远远不够,必须确保开采稳定、运输通畅、市场畅通。目前来看,俄罗斯正处于一段艰难的转型调整阶段。
那么问题来了:美国虽产量领先却危机四伏,俄罗斯坐拥巨量资源却被困于现实枷锁,中国又处于何种位置?
中国
长期以来,中国在国际石油舞台上并非最耀眼的存在,但近年来的发展轨迹却让外界刮目相看。尽管官方尚未公布精确的日产量数字,但从一系列重大进展中,可以清晰看到一条稳步上升的趋势线。
2025年9月17日,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部署的页岩气试采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两口试验井的日测试产量均突破百万立方米,刷新国内同类项目纪录。
与此同时,中国石油旗下的川南页岩气田累计产气量正式突破1000亿立方米大关,成为我国首个迈入“千亿方俱乐部”的页岩气田。
这不仅标志着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实现历史性跨越,更反映出中国在能源结构优化与多元化布局上的坚定决心。
在石油领域也有喜讯传来:吐哈油田准东新区实现日产原油1535吨,并连续百日稳定在1500吨以上水平。
该区域自2019年启动地质勘探以来,从无到有快速崛起,如今已成为国内原油增产的关键增长极。
准东新区地质构造复杂,主攻方向为页岩油与致密油气等非常规资源,开采技术难度极高。但通过持续的技术攻关与工艺创新,中国已建立起高效开发模式,实现了商业化量产。
尤为突出的是炼油能力的跃升。数据显示,自2016年至2023年,中国炼油总能力由每日1489.5万桶增至1913.6万桶,年均增幅达3.6%。2023年,全国炼油总量达9.36亿吨,首次超越美国,跃居全球首位。
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在上游开采端稳步推进,更在中下游炼化产业链实现了全面升级与规模领先。此外,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等传统能源基地也在积极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探索油气与绿色能源协同开发的新路径。
这表明中国并未盲目追求化石能源扩张,而是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前瞻性布局低碳未来。这种稳健务实、多轨并进的发展策略,看似低调,实则步步为营。
没有高调宣传,却不断交出扎实成果。正是在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中国悄然掌握了能源发展的主动权。
能源之争,本质上从来不只是资源数量的较量,更是科技实力、战略布局与持久耐力的综合比拼。
美国虽产量领先,却深陷设施老化、政策波动与行业萎缩的泥潭;俄罗斯虽资源富集,却受限于地缘冲突与外部封锁;反观中国,则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通过在非常规油气、高端炼化及新能源融合等多条战线同步推进,走出了一条兼具安全性、可持续性与发展性的独特道路。
这三个大国的能源现状,恰似当今世界能源格局的缩影。谁也无法永远独占鳌头,唯有顺应变革、坚持创新、夯实根基者,方能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立于不败之地。
未来的能源竞争,注定不再是单一产能的对决,而是涵盖技术、产业链完整度、绿色转型能力在内的全方位较量。而中国所展现出的战略定力与发展智慧,确实超出预期,也愈发值得期待。
主要信源
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俄罗斯的石油供应在65年以上,天然气为100年,煤炭在500年以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02:20, 15 4月 2025周一油价收高,俄罗斯能源设施遇袭推动油价上涨——新浪财经2025-09-16俄罗斯石油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发布时间:2013-11-21来源:中国能源报2025年中国炼油行业市场规模及竞争格局——华经产业研究院美国油企苦恼关税战让行业“见顶”——环球网2025-05-092023年中国石油油气当量产量17.6亿桶 同比增长4.4%——文章来源: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4-04-08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