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实在话,真得先道个歉:这文章标题用了“惊爆体”,我知道俗,也知道浮夸,可没办法啊。自从微信公众号彻底向信息流低头,算法说了算,不用几个感叹号、不塞点“震惊”“爆”“疯了”,你的内容转眼就被刷没了,连个水花都翻不出来。写得再认真,观点再深,没人点开,等于白写。一字一句熬出来的内容,总得让人看见吧?所以,这标题,是我向流量低头的无奈,也是内容创作者在这个时代的一点辛酸。
当然,这何尝不是微信的悲哀,当思想的价值要靠标题的“尖叫”来兜售,内容本身便已提前退场。张小龙讲了多年的“克制”,最终也不过如此。
9月19号,国家市监总局发了个通报,小米汽车摊上事了。因为L2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在某些极端情况下,识别、预警、处置可能跟不上,万一驾驶员没及时踩刹车,撞上了,那可就麻烦了。所以,小米决定召回11.69万辆SU7标准版。
这可不是小打小闹,SU7标准版上线没多久,就拉回来十一万多辆。说白了,车刚卖出去,屁股还没坐热,厂家先打了个补丁。OTA升级能改代码,但恐怕解不了近12万车主心里面的疙瘩。
掰着指头数数,这车这两年都出了些啥事。2024年5月8号,湖南耒阳,一辆新买的小米SU7倒车时,车主一脚刹车踩下去,踏板软得像棉花,一点阻尼感都没有。屏幕上“制动系统故障”“自动驻车故障”一连跳出四条警报。车最后被拖到长沙交付中心,一查,嘿,又好了?
2025年1月2号,吉林辽源,一辆SU7撞了别的车,直接侧翻,前轮起火,事故原因还是绕不开那个“智能辅助驾驶”。
1月6号,宁波,试驾车撞上电动自行车,骑车人受伤。小米回应称,销售开的是“运动+模式”,没超速。
1月9号,江西赣州,更邪乎,一辆SU7左前轮冲上人行道,拖着护栏,一路火花带闪电,闯红灯逆行,在街上撒野。
最著名的一起事故,当属今年3月29号,安徽铜陵,一辆SU7在高速上撞上水泥桩,当场起火,三名女乘客没能出来。雷军对此还在微博上道歉。这起事件将小米汽车的安全争议推向顶点。
如此多的事故,就像警钟。一声接一声,敲在小米的脑门上。小米以前做手机,靠的是“为发烧而生”,以营销和粉丝见长。手机摔了,顶多摔个屏,花点钱换就是。车要是出了事,那可是人命。面对近12万辆存在安全缺陷的车,小米召回能补救,可高速上那根断了的水泥桩不会说话,三名女乘客也听不到道歉。
我想给雷军进一言:小米造车,目前最该做的,不是营销极致化的路走到底,琢磨怎么把新品卖得火爆,而是怎么停得下来。
对于造车,雷军说“押上全部声誉”,但声誉不是筹码。一辆车从图纸到上路,要过多少关?可小米造车的节奏,跟当年做手机一个样:快,快,快!快速迭代,饥饿营销,粉丝抢购。
可汽车不是快消品。汽车是百年工业的结晶,冗余设计,最大限度做到万无一失。L2辅助驾驶,本来是“辅助”,小米把它叫“领航”,听着就像能放手了。可系统一懵,驾驶员反应不过来,事故就来了。
技术不成熟,就别急着吹。有人替小米说话,说新势力哪家没召回?特斯拉、蔚来,哪个没翻过车?可问题是,小米不是普通玩家。它是从小米生态里杀出来的“尖子生”,用户冲着“小米品质”来的。
召回是必须的,但别指望升个级,大家就忘了。小米现在需要的,不是发布会的掌声,是少一点“颠覆”“革命”的口号,多一点“安全”“可靠”的笨功夫。别总想着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汽车,先搞明白,为什么汽车工业一百年来,容错率这么低。
小米造车,先学会刹车。毕竟,一辆车的安全,不是靠一堆金句讲出来的,而是靠无数公里的实测和用户的平安归家验证的。
全文完
愿本文令有缘读到的朋友满意,如您喜欢,烦请给文章一个点赞、在看或者转发,也请关注我的公号。
感恩生命里与你的每一次相逢,都是时光馈赠的温柔奇迹。
当你关注财经和时事热点时,我愿与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观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