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徐汇区枫林街道宛南六村居民活动室里,20位社区老人正专注地用各色材料创作画作,这是“绿智守护,‘培’你迎秋”非药疗愈项目的第五场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作为上海家扶公益发展中心打造的老年期认知障碍干预项目,这场为期16节的社区课程以“非药物干预”为核心,用绿意与互动为老人编织记忆防护网。活动伊始,随着“一二三四”的口令,老人们跟着工作人员做起手指操,舒展的指关节、变换的手势让现场氛围迅速升温。“这动作看着简单,做完手暖乎乎的,脑子也清醒了。”刚练完操的周阿姨笑着说。
手指操
手指操热身结束,材料画创作正式开启。老人们手持胶水,将颗粒分明的创作材料细细拼贴在画板上。不一会儿,城门、火箭等鲜活的造型在指尖诞生,色彩斑斓的画作里藏着满满的创意与活力。“大家一起动手说笑,比闷在家里强多了,脑子越用越灵光。”曹叔叔边调整画面边感慨,他觉得这类社交活动正是预防认知衰退的好方法。
据项目负责人刘晴喧介绍,项目聚焦阿尔茨海默症早期预防与干预,通过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五感体验,让老人在与植物互动中活化认知功能。除了手指操,16节课程还包含多肉种植、植物盲盒、中草药香囊制作等丰富内容,结合运动疗法与健康管理,打造综合的干预体系。
从8月开展的第一节“初遇绿世界”多肉培育,到立秋时结合《黄帝内经》讲解养生知识的植物种植,项目以“环境适应→情感联结”为路径,让老人逐步融入集体。周阿姨已是第五次参与活动,说起前几节的草药膏制作、植物养护,她连连称赞:“既能学知识,又能交朋友,还能提前预防认知问题,真是太贴心了。”
老人专注地创作
在老龄化加剧的当下,社区已成为认知障碍干预的重要阵地。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临近之际,枫林街道宛南六村通过市级资源引入专业团队,用简便易接受的方式探索老年友好型社区的新模式。随着16节课程的推进,更多老人将在动手实践中锻炼脑功能,在社交互动中收获快乐。
记者:王永娟、施昱辰、黎珍懿
编辑:宁平英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