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战争还在打、吵架还没停的世界里,能让俄罗斯、乌克兰、北约的人坐下来,一起开会、还不吵起来,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
但这事儿真发生了——不是在联合国,不是在G7,而是在北京,在2025年9月18日的第十二届香山论坛上,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汇聚一堂,其中就包括乌克兰、俄罗斯和北约的代表。
美国一直想做的“对话”,中国做到了,英国学者易思看完会议后,用中文脱口而出:“中国真的很棒,”一句话,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不是因为谁赢了,而是终于有人能让这些人坐下来好好说话了。
香山论坛的包容性
这场论坛最让人津津乐道的,其实不是谁说了什么“重磅话”,而是乌克兰、俄罗斯和北约的人,居然真的坐在了同一个屋檐下,而且是正儿八经地听、说、交流,不是互相指责、拍桌子走人。
论坛当天特别设立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与国际秩序”平行论坛上,几位重量级人物,乌克兰代表查理、俄罗斯前总统顾问卡拉加诺夫、北约前军官瓦莫什,都出现在会场,不仅没躲开对方,还真认真地听彼此讲话。
英国皇家东西方战略研究所主席易思说得很直接,“这是我几十年外交观察中少见的场景”,每个人都能发表意见,也都愿意听,不是那种抢着话筒互怼的场面。
他讲到自己的祖父曾参加二战,目睹战争的残酷,现在看到各方能坐下来谈,他说:“这就是和平的希望。”
香山论坛采用的是“一轨半”模式,什么意思,简单说,就是官方代表和学者混在一起,有时一个人既代表政府,也可以以学者身份发言。
这样一来,身份的“帽子”能灵活切换,发言也能更坦率,比如普京的侄女茨维列娃,就以学者身份参与讨论,大家并不会因为她的背景而拒绝听她说话。
更有意思的是,会议中还特意安排了茶歇环节,不是简单喝茶,而是让大家在没有镜头和麦克风的环境下,悄悄沟通,缓解紧张,这种设计,其实比台上发言更有用,因为真正的分歧,往往需要私下才能打破。
而这种包容性,恰恰是其他国际平台最缺的,美国主导的平台,往往开会前就定好了调子,谁是“正义”,谁是“邪恶”,谁该被批判,谁得被孤立。
结果该来的不来,来了的不说,会议变成表演场,相比之下,中国这场香山论坛,没有预设立场,也不强求谁认同谁,而是让每个声音都能被听见,这才做到了美国做不到的事。
西方平台缘何失败
香山论坛能成,被反衬得最明显的,就是那些老牌西方主办的国际平台,就拿联合国安理会来说,原本是全球安全对话的中枢,但在俄乌冲突的问题上,早就陷入内耗。
2024年,安理会关于俄乌停火的提案至少三次被否决,不是俄罗斯否就是乌克兰的盟友否,提案从纸上来、纸上去,根本没有落地的可能。
再看2025年6月的G7峰会,表面上说是全球治理,实际成了“对俄批斗会”,会议重点不在如何结束战争,而是继续加码制裁,乌克兰的重建需求?
没人认真讨论,哪个国家该出钱修桥补路,没人提,美国主导下的议程,把“对话”变成了“站队”,你要么站我们这边,要么你就被孤立。
这种做法,连西方媒体都看不下去了,《华尔街日报》就直言,G7更像是一场“地缘政治演讲秀”,而不是解决问题的平台。
简单说,西方平台的最大毛病就是“不中立”,美国不但要定规则,还想当裁判、当球员,甚至还想当观众的领头鼓掌人。
这种立场让俄罗斯根本不会来,来了也不会说实话,而乌克兰夹在中间,既想要支持,也想要出路,但在西方平台上,只能听命行事,无法真正表达自己的立场。
再看G7的成员构成,几乎清一色北约国家,本身就天然“选边”,你让俄罗斯来参加,那不是自找不痛快吗?
所以,很多时候这些会议开得热闹,却没有实质成果,反倒是中国不站队、不设前提,才让各方愿意来,愿意说。
这就回到了那个核心问题:为什么美国做不到,因为它总是想赢,不是想谈,而中国的理念是:大家先坐下来,有什么说什么,能谈一分是一分,这才是香山论坛的真正意义。
笑着请客,却不丢原则
香山论坛为什么能成功,不仅仅因为请了谁,更因为怎么请、怎么谈、怎么听,论坛的设计处处体现“平衡”二字。
比如议题安排上,不是只关注大国博弈,还专门设了“小国安全诉求”板块,让非洲、拉美、东南亚的代表也有发言空间,这不是形式主义,而是真让他们说出了在美俄博弈中自己的处境和声音。
再比如身份设置上的灵活性,你是前总统顾问也好,是在职军官也罢,只要愿意发言,就可以“学者”身份上台,这种“身份模糊”的设计,其实给足了各方台阶,也让讨论不至于剑拔弩张。
还有个细节耐人寻味,虽然美国一边公开质疑中国是否中立,但它自己也悄悄派了重量级人物来参会。
前国防部副助理部长施灿德,就以学者身份来了北京,坐在台下认真听,时不时还做笔记,这说明他们嘴上说不信,但心里很清楚,这个论坛影响力大,不能不来。
据新华社报道,本届香山论坛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800人参会,规模创历史新高,而且这还不是“拉帮结派”的那种热闹,而是真正多元。
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有官方代表,也有非政府组织,这种“全景式”的安全论坛,已经成了不少国家了解全球局势的窗口。
西方其实也不是看不懂这一点,但他们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担心中国话语权上升,另一方面又知道全球安全问题离不开中国,于是就出现了“嘴上说不行,身体很诚实”的尴尬局面。
归根到底,中国没有强加解决方案,也没有逼谁低头,它做的,是创造一个大家愿意说话、愿意听人的环境,而这,才是外交的真功夫。
美国想主导对话,却只会拉帮结派;西方想解决冲突,却常常只想着怎么制裁,反过来,中国没有高调喊口号,也没有刻意拉队伍,但却在北京搭起了一个让敌对方能坐下来的大平台,这不是谁“赢”了,而是外交智慧的胜利。
正如英国学者易思所说:“中国真的很棒,”不是因为立场,而是因为让人说话、让人倾听,香山论坛不是一个终点,但它或许是一个开始,一个让全球重新认识外交、理解和平的开始,战争靠打,和平靠谈,谈得下去,才有未来。
信息来源:
聚焦和平与发展,彰显平等和包容,香山论坛热议全球安全治理 2025-09-19 09:03·中国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