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性前列腺健康白皮书》显示,全球约有一半的男性朋友有前列腺疾病的困扰,其中前列腺炎发病率尤其高。目前我国前列腺炎发病率为6%~32.9%,其中占比最高的是25-34岁群体,约占全国患者的40%,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不少患者在治疗中陷入困境——“治不好、易反复”,这已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健康,因此亟需科学应对。
治疗困局:单一方案为何难以突破?
面对前列腺炎,单一治疗手段往往存在局限。从西医角度看,细菌性前列腺炎需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则常用α受体阻滞剂缓解排尿症状,但这类药物主要是针对症状的缓解,难以改善前列腺局部微循环、调节免疫状态,停药后易因生活习惯导致复发。
从中医视角,前列腺炎多属“精浊”“淋证”范畴,核心病机为湿热下注、气滞血瘀或脾肾两虚,需通过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益气健脾等思路调理。但单纯中医治疗若未结合西医对炎症反应的精准干预,可能存在起效较慢的问题,难以快速缓解患者的尿频、尿急、下腹部坠胀等紧急不适。两种单一方案的“短板”,让中西医结合成为突破治疗瓶颈的关键方向。
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疗效倍增
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列腺炎,并非“简单叠加”,而是基于各自优势的“协同互补”。西医通过精准检测明确病因——如通过前列腺液检查区分细菌性与非细菌性炎症,针对性使用抗炎、改善排尿动力的药物,快速压制炎症反应、缓解急性症状,临床常用西药主要有非甾体类抗炎药、α-受体阻滞剂、M受体阻滞剂等。
中医则在西医干预的基础上,结合患者体质辨证施治,从根源上调理机体状态,标本兼治。临床常用的夏荔芪胶囊,化裁自李东垣的“通关丸”,将“通”“补”“化”治法相结合,补而兼通,散结通络。研究证实,该药具有抗炎抗氧化作用,可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局部炎症反应;而且还能抑制细胞增殖、减轻前列腺湿重、降低前列腺指数,有效缓解排尿困难、夜尿频多、滴沥不尽等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行动指南:筑牢前列腺健康“防护网”
除了规范治疗外,患者还需科学做好日常防护,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前列腺炎的复发风险。建议患者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建议起身活动5-10分钟;减少酒精、辛辣食物摄入,避免刺激导致前列腺充血;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40岁以上男性每年进行1次前列腺超声及前列腺液检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