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是鼠标手没在意,没想到半年后连筷子都拿不稳了。” 临床中,不少渐冻症患者都有过类似的遗憾。这种被称为 “渐冻症” 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因早期症状隐匿,常被误当作普通劳损,而忽视信号恰恰是导致病情加速进展的关键。
渐冻症作为一种罕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损伤大脑和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随着神经元逐渐死亡,肌肉会慢慢失去控制,最终累及呼吸肌危及生命。但它的发病并非毫无征兆,身体早早就会发出 “预警信号”,只是太容易被忽视。
最常见的早期信号多集中在肢体末端:有人发现握笔写字时手指发僵,扣纽扣变得费力;有人觉得走路时脚腕无力,容易绊倒;还有人出现说话含糊、喝水呛咳的情况,却误以为是咽喉发炎。这些症状往往从单侧肢体开始,比如一只手先出现无力,随后逐渐蔓延到对侧。更隐蔽的是 “肉跳” 症状,患者常能感觉到肌肉不自主颤动,却因不伴随疼痛而放松警惕。
为何忽视这些信号会让病情进展加快?渐冻症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具有不可逆性,早期干预虽无法根治,却能延缓神经元死亡速度。若错过最佳干预时机,当肌肉出现明显萎缩时,神经元已大量坏死,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临床数据显示,早期识别并接受规范治疗的患者,病情进展速度可降低 30% 左右,生存期也能显著延长。
那么,如何正确捕捉并应对这些信号?首先要学会区分 “普通不适” 与 “危险信号”:若肢体无力、肉跳等症状持续超过 3 周,且休息后无缓解,甚至逐渐加重,就需警惕。尤其是出现 “单侧起病、进行性加重” 的特点时,更要及时就医。
就医后,医生会通过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规范治疗是延缓进展的核心: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针对性药物,配合康复训练维持肌肉功能,同时做好营养支持与呼吸管理。此外,心理疏导也不可或缺,焦虑抑郁等情绪会间接影响病情进展,家人与社会的支持能帮助患者更好地对抗疾病。
需要强调的是,渐冻症是罕见病,并非出现肢体无力就是患病,不必过度恐慌。但也正因其罕见,更需要提高对早期信号的警惕。身体的每一个细微变化,都可能是生命发出的求救信号。重视这些信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才能为渐冻症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减缓病情进展的脚步,让生命的 “冻结” 来得更慢一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