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纪年从陕北小村走出来,一辈子扎根基层,干实事,群众心里有数。2015年他走了,西安殡仪馆外头,普通老百姓排起长队,自发来送行,这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平民书记葬礼送行
白纪年2015年1月15日在西安因病去世,享年89岁。第二天,西安凤城路殡仪馆就成了焦点。中央和陕西省委领导都送了花圈,家属和同志们在馆内办追悼会。可最让人动容的,是门外那些老百姓。他们裹着棉衣,排成长队,自发前来悼念。队伍从早排到晚,有人从周边县市赶来,风里站着,也不走。白纪年生前没搞什么特殊化,退休后也低调过日子,可老百姓没忘他那些年为农村、为青年干的实事。
陕西媒体报道了这事,华商报和凤凰网都发了消息,强调百姓的自发行动,这样的送行场面,在陕西干部史上挺少见,也正应了那句老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追悼会上,陕西省委主要领导出席,中央领导也来电慰问家属。
从基层走上领导岗
白纪年1926年出生在陕西绥德白家沟一个普通农家,早年家境一般。1939年,13岁的他背着介绍信,和几个同学徒步去延安求学。那时候陕北条件苦,他一路风餐露宿,到了陕甘宁边区中学读书。半年后,学校合并,他学了不到一年,就开始教书。1940年,他分到高家沟小学当老师,年仅14岁,就给学生上课,还帮村民宣传政策,代写信件。那年代教师缺口大,他干得起劲。
1941年,转到三边专署做文书,刻文件用铁笔,手指都变形了,可他不嫌苦,边干边下乡组织生产、征粮支前。1942年4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五十年代,他投身青年工作,1953年主持共青团陕西省委,干了六年多。他组织活动,发动群众,陕西青年工作进入黄金期。七十年代末,他调到陕西省副省长,主管农业。
1979年,他拉起三万人的调研团,深入田间地头,摸清陕西农业资源,编出九千万字报告。根据这个,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区分类指导,几年内陕西农村面貌大变,农民收入上来了。这份工作量大,但他坚持实事求是,不拍脑袋决策。1984年,通过民主选举,他当上陕西省委书记,是干部改革中第一个这样产生的。那三年,他继续抓民生,处理上访事儿,一件不落。1987年,他调离岗位,可他的作风留在大家心里。路遥那时候写文章,赞他亲民,后来把这些融入小说。
精神遗产影响深远
但白纪年身体不好,一生做过多次手术,1961年第一次肠癌,1985年又做大手术,2004年胃切除。可他总带病工作,退休后也关心国家大事。2005年离休,他在家看新闻,过普通日子。2015年走后,他的精神没散。路遥1987年写《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就是受他影响,后来扩展到《平凡的世界》第二部,乔伯年这个人物以他为原型。
小说里,乔伯年抓农业变革,贴近实际,这和白纪年调研推动承包制一脉相承。路遥走后,这书成了经典,影响几代人。毛泽东同志说过,看干部好坏,就看追悼会群众反应,白纪年正好对上号。他的方法,如用文艺形式宣传政策,在青年工作中平等相处,现在还被借鉴。退休后,他的同志和秘书回忆,他讲规矩、重感情,从不揽事。这样的干部,在党的建设中是宝贵财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