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焕新江西
于都河畔的“新长征”
9月17日,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在秋阳照耀下巍然矗立。人民网 朱海鹏摄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每当嘹亮的旋律在于都河畔响起,情景剧《告别》的大幕便缓缓拉开。
这方承载着特殊记忆的舞台,重现着90多年前中央红军从江西赣州于都集结出发、开启长征的壮阔历史,也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于都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的赤诚坚守。
1934年10月,8.6万余名中央红军主力集结,于都河畔“母送子,妻送郎,舍下孩子去远方”的告别场景成为了红军将士和于都人民永恒的记忆。
如今,在当年的长征渡口,《告别》以艺术之名唤醒历史记忆,让每一位观者穿越时空,触摸那段烽火岁月里的家国情怀。
演员中有社区居民,有退伍军人,还有不少红军后代,年龄小的只有七八岁,大的有七八十岁,都是义务参演。
于都姑娘朱珠是260位志愿者演员中的一员,在剧里扮演女红军。从小听着红军长征故事长大的她,参演这段历史对她而言有着别样的意义。
“这些都是父辈们真实的故事,每次演出都很激动,身体力行,传承长征精神,非常自豪。”朱珠说。
情景剧《告别》在渡口表演。人民网 朱海鹏摄
“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演者动情,观者落泪。
“记得有一位年过七旬的于都当地老奶奶看了我们的演出,激动地握住了演员的手说,‘红军们呀,你们要早点回来!’俨然已把我们当成了当年的红军战士。”朱珠回忆说。
这份跨越时空的“认亲”,正是对演出最好的肯定。“每次演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不仅是重现历史,更是对先辈的致敬,对自己的精神洗礼。”朱珠感慨。
“逼真!生动!”很多观众看完表演后称赞道。但《告别》里的演员,绝大多数之前并没有表演经验。
排练初期,演艺公司导演组的老师耐心细致辅导每一位志愿者。而每一位参演的志愿者,在排练及演出过程中都展现出了专业的表演素质,他们没有演出费用,公益演出,吃苦耐劳,从未有过抱怨。
一位饰演女红军的志愿者,在演绎“托孤”场景时,为呈现最真实的情感,每次都重重跪在地上,她那又青又肿的膝盖看得让人心疼。
许多游客来到江西省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内的“长征渡口”参观游览。人民网 朱海鹏摄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怀揣着共同的理想信念,通过不懈努力,把表演精彩呈现出来,向革命先辈致敬。”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历史博物馆纪念园管理办主任钟敏表示。
自2020年6月在江西省旅发大会首演以来,《告别》已累计演出600余场次,吸引200余万人次观演。
“不遗余力演好《告别》,向更多人展现革命历史,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这是我们的‘新长征’。”朱珠的话语掷地有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