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9日,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灯光璀璨,天马微电子在此举办"天工屏 定乾坤"高端OLED技术品牌发布会。这场被业界称为"中国显示产业里程碑式"的盛会上,一块厚度不足1毫米的6.7英寸OLED屏幕成为全场焦点——它不仅承载着天马42年的技术积淀,更以三大突破性技术重新定义了高端显示标准。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在开场致辞中特别强调:"这块屏幕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显示产业完成了从跟跑到领跑的关键转折。"据其介绍,天马已构建起覆盖OLED材料、器件、工艺、设备的完整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累计申请专利超2.3万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达85%。这些数字背后,是研发团队历时十年攻克的多项"卡脖子"技术:从蒸镀工艺的精度控制到有机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从像素排列的微结构优化到驱动芯片的算法创新。
超级护眼技术的突破尤为引人注目。在发布会现场,天马首次公开了与武汉协和医院历时三年完成的临床研究数据:使用天工屏的受试者,连续观看2小时后视疲劳指数较普通屏幕降低62%,泪膜破裂时间延长3.8倍。这得益于四大创新技术的协同作用:采用新型PWM调光方案将频闪频率提升至7680Hz,远超人眼感知阈值;通过量子点色彩转换层将有害蓝光占比压缩至4.7%,达到医疗级防护标准;创新的双层OLED结构实现1nit超低亮度显示,暗光环境下仍保持色彩准确度;搭载的HOI光感系统包含16通道环境光传感器,响应速度较业界平均水平快3倍。
在显示性能方面,天马工程师团队突破了传统OLED的物理极限。采用自研"风车像素"排列技术,子像素密度提升30%的同时开口率增加15%,配合新型电子传输层材料,使得屏幕峰值亮度突破8000nits——这个数值足以在撒哈拉沙漠正午阳光下保持清晰可读。色彩表现上,通过引入量子点彩膜和新型发光材料,色域覆盖达95% BT.2020标准,色准ΔE<0.8,已超过专业监视器水平。现场对比演示中,天工屏还原的敦煌壁画色彩层次比竞品多展现23%,丝绸质感纤毫毕现。
针对游戏玩家的高刷需求,天马带来了革命性的LTPO 3.0技术。这项将氧化物TFT与低温多晶硅TFT异质集成的方案,实现了1-240Hz无级变速刷新率,过渡响应时间缩短至2ms。更令人惊叹的是其能效表现:在播放24帧电影时功耗较上代降低40%,而运行165Hz游戏时温度上升控制在5℃以内。OPPO硬件工程总裁刘畅透露,搭载天工屏的Find X9系列在《原神》2小时极限测试中,帧率波动标准差仅为0.8,触控延迟低至23ms,这些数据均创下移动设备新纪录。
发布会的高潮出现在产学研合作环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公布的最新测试报告显示,天工屏在闪烁指数、蓝光辐照度、反射率等12项护眼指标上全部优于德国莱茵TÜV的最高标准。现场举行的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上,天马与OPPO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15亿元,重点开发基于视觉健康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同步发布了与天马共建的"先进显示与视觉健康"开放实验平台,该平台将面向全行业提供从材料评估到临床验证的一站式研发服务。
天马董事长成为在闭幕演讲中描绘了更宏大的蓝图:"天工屏不是终点,而是我们进军折叠屏、微显示屏、透明显示等前沿领域的起点。"据内部消息,天马已开始量产全球首款under-display 3D结构光模组,并完成了600PPI的VR专用微显示屏工程验证。这些技术储备或将推动智能手机向"全屏下"时代进化,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这场持续150分钟的发布会,不仅展示了中国显示产业的技术高度,更揭示出行业发展的新范式——当显示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用户体验的精细化打磨将成为竞争主战场。正如欧阳钟灿院士总结的那样:"从天工屏开始,全球显示产业正式进入'感官精度'竞赛时代,而中国企业第一次站在了定义赛道的位置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