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中美关系最近的节奏,明眼人都能察觉有点变味。美财政部长贝森特刚刚放话,下周将在马德里与中国高级官员开启新一轮面对面会谈,这样的主动透露,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急躁。往年类似的磋商,美方也是消息外泄大户,每每抢先放风,意在制造“美方主导”的舆论氛围。但今年情况不一样,外界都能看出,着急的反而是美国。
今年以来,中美高层互动频率堪称“史上最密集”。中国防长董军与美防长赫格塞思刚结束视频通话,外交部长王毅又与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了电话。两场重量级通话都在24小时内完成,媒体铺天盖地报道,连外交部、国防部的通告都用上了“底线”“正当权益”等字眼。董军防长直接点名台海和南海,强调中国统一不可阻挡,王毅则开门见山批美方“消极言行”,毫不遮掩地把中美矛盾摆在台面上。美方的回应倒是意外地“低调”,不再拿意识形态说事,新闻稿上只剩“希望保持沟通”,甚至连“强硬”都懒得装。美媒自家记者也在感叹,这届华盛顿团队,嘴上无力,心里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其实很简单。贸易、经济、国家安全、美方手里没几张好牌。美国这次放风马德里会谈,表面上是“平等磋商”,实际上是救急。美方最关心的,是中国会不会恢复稀土出口、会不会继续采购美国大豆、会不会放宽科技领域的管制。美国农民眼睁睁看着中国买家把订单转给南美,740万吨大豆给了巴西和阿根廷,这一单损失直接压在美农业州的选票上。贸易商爆料,今年中国买家还没下过美国大豆的新单,这在往年“黄金出口季”是绝无仅有的冷场。美国农民、农业协会、相关游说集团已经集体发声,要求政府赶紧和中国谈判,找回市场。
同时,中方今年在台海、南海、军事领域连续亮剑。福建舰首次通过台湾海峡,赴南海训练,美日澳舰队刚想在西太刷存在,解放军武直-10就出现在台海上空。日本防卫省都盯着福建舰的动态,杭州号、济南号护航,彰显的是中国海军常态化、体系化的战略自信。美方心知肚明,硬碰硬的筹码越来越少。防长通话里赫格塞思一再重申“不寻求与中国冲突”,背景就是美军内部早已评估,中美军事差距在快速缩小。王毅外长面对鲁比奥,直接怼了美国一通,美方居然没敢正面回应,反而只在新闻稿里打太极。主动权越来越倾向中方,外界看得一清二楚。
马德里会谈的时间点也很微妙。7月末中美刚在斯德哥尔摩谈完第三轮经贸会,原本说三个月后再谈,结果才过一个月,美方就忍不住催场。更有意思的是,据外媒和白宫消息,特朗普10月底、11月初将赴韩国参加APEC峰会,可能与中方高层再度碰面。拜登任期内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特朗普卷土重来,舆论焦点全在“贸易谈判能否破冰”。美国国内政治压力山大,尤其是农产品出口、科技产业、金融领域,谁都离不开中国市场。美方打算用提前磋商为APEC峰会铺路,给国内交差,也给中方制造一种“平等协商”的假象。
但中方的底线早就明明白白。无论是董军防长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还是王毅外长的“坚决反对美方干涉”,通篇都在表明:中国愿意沟通,但不会在主权、核心利益问题上让步。贸易磋商可以谈,但不等于妥协,更不是美方想什么时候见就什么时候见。更重要的是,中方已提前通告全球:谈判在商言商,不碰政治体制、军事安全、核心主权。美方想用关税、稀土、农产品套取让步,只能是“阶段性、技术性”成果,结构矛盾照旧横在那。美方再着急,也得按中国的节奏来。
从这一系列互动看,中美关系正在进入新一轮“结构性拉锯”。短期内,贸易领域或许能看到阶段性成果,比如关税调整、农业订单、部分科技管制松动。但军事、外交、意识形态等深层次矛盾,仍然没有解药。美方主动权丧失已是既成事实,无论是防长通话还是外长交锋,主动权都在中方。
马德里会谈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美国率先放风、急于求成,背后是经济和地缘压力的倒逼。特朗普发现不妙,急着修复与中国的贸易通道,就是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中方提前亮明底牌,主导权、节奏感、战略主动全部掌控。所有人都在等10月APEC峰会的“揭幕战”,但答案其实已经写在这场马德里会谈的气氛里。未来三个月,中美关系会有波动,但主动权已经悄然转到中国一边。美方再急,也只能跟着中国的节拍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