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银河科幻大会启幕前夕,9月18日,十余位国内外知名科幻作家与创作者走进四川天府新区,前往官塘、麓湖CPI、天府新区规划厅、中信书店(湖畔书店)展开调研。
这场穿梭于传统与现代、生态与科技之间的行程,不仅让嘉宾们捕捉到满溢的创作灵感,更让他们真切触摸到“未来城市”的鲜活模样,为即将到来的科幻盛会注入了创意灵感。
据了解,2025银河科幻大会将在9月19日—9月21日成都科创生态岛3号馆举办,中外科幻作家们将带来主题沙龙和签售等精彩活动,不容错过。
嘉宾眼中的未来
具象点位里的科幻密码
每一处点位,都是天府新区充满“未来感”的生动注脚,嘉宾们以科幻创作者的独特视角,从景致与细节中读出属于未来的可能。
官塘的农田大地景观与非遗文化院落相映成趣,470亩开阔田野间,10200平方米的建筑群落沿用古建规制的同时,也承载了现代会展功能。“川西林盘活体博物馆”的定位让职业插画师谢春治眼前一亮,他坦言:“这里既有本土文化的安逸氛围,又有传统活化的创新思路,和我以往偏西方的创作题材形成有趣对比。”
麓湖CPI的生态与商业交融之景,则让科幻作家华焉辛联想到经典科幻主题。1.92平方公里的水城景区内,现代建筑嵌于人工湖泊景观中,“自然野生花园式独栋集群”的商业形态充满设计感。“这太像‘地球化改造’的场景了——人类在生态恶劣的异星,通过智慧让环境变得宜居。”华焉辛望着湖面感慨,“这种改造自然、适应需求的过程,本身就充满故事张力,完全能转化为科幻创作的核心素材。”同行嘉宾也纷纷认同,麓湖的规划既保留自然本底,又注入现代功能,恰是未来社区的理想范本。
在天府新区规划厅内,“公园城市”理念的展示让嘉宾们感受到城市发展的前瞻性。在这里,生态格局、交通体系、功能定位等内容通过沉浸方式呈现,“先行先试”的创新活力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城市基底被反复提及。科幻作家光乙格外关注新区科技发展的细节:“这里不追求炫目的科技表象,而是让技术融入日常,这种思路和我理解的‘未来城市’高度契合。”
公园城市底蕴
激发科幻创作想象力
天府新区的未来感,不仅为嘉宾创作提供灵感,更让2025银河科幻大会的举办有了更深层的意义——这里不再是单纯的活动场地,而是科幻与现实对话的桥梁、创意落地的试验场。
对嘉宾而言,新区的“未来感”并非悬浮的想象,而是可触可感的实践。
谭楷及其夫人在天府新区规划厅外。
“在这里我看到了成都的未来。天府新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很先进,并且做了很多新的实践和尝试。像麓湖这片区域,就像是未来生活的样板。”科幻世界杂志社前总编辑谭楷表示:“今年在天府新区举办2025银河科幻大会,我觉得非常合适。这里不仅‘新’,也聚集了很多涉及尖端科技的高新技术企业,让人感受到现代城市魅力的同时,不断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尼克·威尔斯在中信书店外。
英国出版家尼克·威尔斯则表示:“这座城市很好地诠释了未来生活的理念。今天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官塘的蜀锦博物馆和麓湖CPI,通过蜀锦这项非遗载体,把过去和现在连接起来,有一种奇妙的时空互动感。而麓湖那一片的建筑就像巨大的宇宙飞船降落在地球表面一样,让人眼前一亮。”谈及本届科幻大会,他表示:“之前我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中国的作家,这次是个非常好的机会,让我们通过科幻小说,让不同的文化能够得以相互交流。”
罗德里克·列文哈特在中信书店外。
“哇,这里太美了!”走进中信书店(湖畔书店),来自荷兰的科幻作家罗德里克·列文哈特就被这里的第一眼景致所吸引,他兴奋地表示:“天府新区兴隆湖这片湖区非常具有未来感,让人惊叹!作为一名科幻作家,这里的一切都很吸引我。这次科幻大会让我期待了很久,希望能够在现场与中国的读者和粉丝们,以及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幻作家齐聚一堂,一起探讨科幻文学。”
职业插画师谢春治期待在大会上与其他插画师分享调研收获:“天府新区的传统与现代碰撞,能为科幻视觉创作提供新的方向,我期待和同行探讨如何将这种在地特色融入作品。”
华焉辛在中信书店外。
科幻作家华焉辛则计划将“地球化改造”的灵感融入大会交流:“天府新区的实践让科幻主题有了现实依托,大会上和业界同行交流时,这种‘从现实找创意’的思路或许能引发共鸣。”
科幻作家光乙更看重新区对科幻产业的支撑:“‘无痕科技’‘公园城市’这些理念,能让中国科幻跳出对西方的模仿,形成本土特色,而大会正是展示这种特色的绝佳平台。”
现实与科幻共生
让想象“照进现实”
从产业角度看,天府新区为2025银河科幻大会赋予了“落地能力”。作为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核心承载地,这里拥有众多高能级创新平台,更有人工智能、航空航天、先进能源等产业基础,这里拥有的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硬科技基础,能为科幻IP的创作、转化提供技术支撑——正如嘉宾感受到的一样,这里不仅能激发科幻想象,更能让想象“照进现实”。
这种“现实与科幻共生”的特质,让2025银河科幻大会更显特别。它不再是单纯的“想象聚会”,而是以天府新区为样本,探讨“未来如何实现”的平台。正如嘉宾在调研中所言:“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触不可及的构思与想象,而是正在发生的未来——而科幻大会,就是让这种未来被更多人看见、被更多创作者书写的契机。”
调研行程虽短,天府新区留下的未来印记却绵长。当嘉宾带着灵感走进科幻大会,当新区的实践成为科幻创作的素材,这场“考察调研”与“科幻盛会”的联动,正让天府新区成为中国科幻产业发展的重要“灵感源”与“试验田”。
记者:刘杰、潘安琪
摄影:刘杰、潘安琪
编辑:张胤、刘江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