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激光手术通过对角膜进行精准切削,改变其曲率与屈光力,从而达到矫正近视、提升裸眼视力的目的。可以这样理解:它就像用激光在角膜上“雕刻”出一片内置的镜片,以替代原本需要佩戴的眼镜。如今,已有成千上万的近视者通过这项技术告别模糊,迎来清晰世界。
不过我们也发现,极少部分人在面临可能需要二次手术增效时,往往会表现出犹豫甚至担忧。那么,第二次增效手术是否真的令人恐惧?它通常适用于哪些情况?
手术的主动性与被动性
主动设计二次手术:
每个人的眼部条件都存在差异,因此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设计尤为关键。在某些情况下,经验丰富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角膜厚度、形态特征以及屈光度等数据,为其量身定制二次手术方案,当然对于大部分角膜形态良好的患者,这种情况很少见。
举例来说,若患者在初次手术时属于高度近视且角膜偏薄,医生可能会选择采用多光区或标准光区设计。这种方式虽然可能略微增加回退和眩光的风险,但却能有效节约角膜厚度,避免因大光区设计而消耗过多角膜组织(光学区越大,所需切削的角膜就越多)。
实际上,只有很少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回退或眩光的情况。即便发生此类现象,由于初次手术方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角膜厚度,在术后一年左右进行二次增强手术时,医生可以适当扩大光学区范围。这一次的角膜切削量通常远少于第一次,不仅能够矫正残留度数,还能改善眩光等问题,最终帮助患者稳定获得清晰、舒适的高质量视觉。
被动进行二次手术:
近视手术后的恢复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包括个人眼部条件、术前检查的全面性、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角膜自身的愈合能力、医生的技术水平和设备的先进程度等。部分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屈光回退、眩光或视力再度下降等情况,此时往往需要寻求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二次手术矫正。
是否能够进行二次手术,一个基本前提是残留的角膜厚度必须处于安全范围内。从操作部位来看,二次手术可分为表层切削和基质层手术;从切削方式来看,则包括常规术式和个性化方案,比如像差引导或角膜地形图引导等特定技术。医生会基于患者当前的眼部结构和实际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与初次手术相比,二次手术对设备的精准度和医生的临床经验要求更高,操作难度也相对更大。因此,选择一位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二次手术,是确保安全性和术后效果的重要保障。
原因和处理方式
再次近视有哪些原因
近视手术以后出现视力下降或再次近视的原因通常有三个:第一,主要原因为患者术后没有改变不良的用眼习惯和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如使用电脑、手机特别频繁,尤其是关灯看手机对眼睛的危害更大;第二,由于个体差异,少数患者的角膜愈合能力过强,也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第三,由于病理性近视的遗传因素,一些患者的近视始终存在进展的趋势。
二次增效手术方式
针对LASIK术后再近视,有两种手术方案可选择,一种是半飞秒手术,需要掀开第一次手术切削的角膜瓣(原来的手术创口)后补打激光,术后恢复快,但创伤较大;另一种是Smart全激光手术,直接在角膜表层打激光,切削掉的角膜组织相对较少,术后恢复慢,但创伤较小。
如何科学预防
1.严格术前检查:
好的医院会通过详细检查(如角膜地形图、角膜厚度测量等)来评估你的回退风险,如果风险过高,医生可能会不建议手术。
2.术后遵医嘱用药:
一定要严格按照医嘱逐渐减量,不能擅自停药
3.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术后也要劳逸结合,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多进行户外活动。这是控制近视不再发展的根本。
4.二次增效手术::
如果确实发生了回退,且度数稳定,角膜厚度允许,可以考虑进行二次增强手术。
手术是矫正而非根治
近视手术做完后是否会再次近视,一直是大家术前、术后都较为关心的问题。再次和大家说明:近视手术是矫正手段而非根治手段,手术也只是把患者目前的近视度数做掉,任何不科学的用眼习惯,仍会导致近视的再次发生。
自上世纪90年代近视手术便在我国普及,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手术技术愈发娴熟,手术仪器不断迭代更新,越来越多的近视人群希望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选择通过做手术的方式达到一步到位的摘镜愿望。需要提醒大家:手术虽然一步到位,但并非一劳永逸,术后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才能够永绝后患。虽然再次近视可以视情况进行二次手术,但也不能过度用眼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