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作为美国坚定的“盟友”,在欧日都与特朗普签订贸易协议后,一直没有实际性的进展,而最近从韩国一系列动作来看,美韩关系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自从8月份李在明访美之后,已经过去了数周时间,而李在明访美的直接目的,就是奔着美日贸易协定去的。
为此,李在明在赴美之前,还专门去了一趟日本,找日本前首相石破茂“取经”,深入了解特朗普的喜好,避免出现美日、美韩谈判时的尴尬局面。
特朗普在椭圆形办公室接待李在明时,摆出了一副“慷慨解囊”的姿态。他先是大谈特谈3500亿美元对韩投资计划,描绘着美韩经济合作的美好蓝图,随后话锋一转,漫不经心地提到了驻韩美军基地的地皮问题。“那块地反正你们也用不上,不如送给我们,这样关税问题都好商量。”特朗普轻描淡写的语气,却像重锤砸在李在明心上。
熟悉美韩关系的人都知道,驻韩美军基地的主权问题从来都是敏感禁区。根据1953年签订的《美韩共同防御协定》,美军在韩国的驻军地位虽被合法化,但基地地皮的所有权始终属于韩国。
如今特朗普要求“转赠”,无异于变相索要领土主权,这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都堪称罕见。更让韩国上下无法接受的是,特朗普把这份近乎羞辱的要求与贸易优惠捆绑,明摆着是用经济利益逼迫韩国在主权问题上让步。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套路在后续谈判中愈发明显。美方一边抛出关税减免的诱饵,一边不断强化施压手段。本月初,美国突然以“签证不合规”为由,将佐治亚州一家韩企工厂的300多名韩国技工定性为“非法劳工”并实施抓捕。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特朗普在拿普通韩国民众的生计当谈判筹码,逼迫首尔在贸易协议上低头。
韩国谈判团队早已在牛肉和大米市场开放问题上划好了“红线”。据统计,韩国已是美国牛肉最大进口国,2024年进口额达22.2亿美元,大米市场也给美国保留了32%的关税配额,这些让步本以为能换来平等协商的基础。
但特朗普显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的是突破性的“政治成果”,而驻韩美军基地地皮恰恰被视为最具象征意义的战利品。这种把经济谈判上升到主权层面的做法,彻底触碰了韩国的底线。
李在明从华盛顿回国后,第一时间不是召开记者会,而是紧急召见了宪法法院的法律顾问。他心里比谁都清楚,接受特朗普的地皮要求意味着什么——根据韩国宪法第4条明确规定的领土主权不可侵犯原则,任何形式的领土让渡都必须经过国会三分之二以上议员同意,否则就是违宪。
而在野党早已放话,只要政府敢松口,弹劾提案就会立刻摆上国会日程。
韩国民众对驻韩美军基地的态度本就复杂。一方面,美军存在带来的安全保障让部分人安心;另一方面,基地周边的环境问题、犯罪事件长期引发民怨。
近年来,驻韩美军从首尔龙山基地迁至平泽新基地的过程中,就因地皮补偿问题引发过多次抗议。现在特朗普要韩国“无偿转赠”基地地皮,无异于在敏感的民意天平上又加了一块巨石。
李在明政府的支持率当时正徘徊在危险的40%边缘,经不起任何主权争议的打击。前总统尹锡悦时期因推动“萨德”反导系统部署引发的反美情绪还未完全消散,保守派媒体已经在炒作“新卖国条约”的话题。
总统府内部模拟过投票,结果显示如果接受地皮要求,支持率会暴跌至20%以下,这意味着政府基本丧失执政合法性。
更棘手的是军方的态度。驻韩美军司令部虽然名义上与韩美联合司令部共享指挥权,但根据《驻韩美军地位协定》,美军在基地内享有治外法权。
如果连地皮所有权都拱手让人,韩国军方担心未来在基地使用、防务合作等问题上会彻底失去话语权。几位资深将领私下向总统府递交备忘录,直言这会“动摇韩美同盟的平等基础”。
李在明赴日前专门向石破茂请教时,得到的建议是“守住核心利益,其他可以灵活”。当时他以为核心利益是农产品市场,没想到特朗普的胃口大到要啃领土主权这块硬骨头。
面对国内各方势力的警告,李在明很清楚,同意就是政治自杀,与其当“卖国总统”被弹劾下台,不如硬气到底争取民意支持。9月中旬,韩国突然宣布两项重磅政策:对中国公民实施30天免签入境,同时禁止反华团体在驻华使领馆周边举行示威活动。
李在明的对美强硬姿态并非没有代价。美国商务部已经暗示可能推迟减免韩国汽车关税的计划,这将使现代、起亚等企业每年多支付超过3亿美元的关税成本。
更棘手的是驻韩美军费用分摊谈判,美国要求韩国将2026年的分摊金额从今年的11亿美元提高到18亿美元,否则将缩减驻军规模。这些压力让李在明陷入两难——既要维护主权尊严,又不能真的与美国闹翻,毕竟韩国每年57%的出口依赖美国主导的国际市场。
韩联社援引总统府9月16日的发言表示,韩国总统李在明虽然希望尽快达成美韩协议,但绝不会让韩国企业承担不合理代价。
如今,美韩贸易谈判仍处于僵局之中,特朗普的"地皮要求"成了横亘在双方之间的最大障碍。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将决定3500亿美元投资的去向,更将影响未来东北亚的战略格局。
对李在明而言,这既是政治危机,也是历史机遇——如果能在维护主权的前提下与美国达成新的平衡,他将成为韩国外交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反之,则可能重蹈历史上那些因屈服外部压力而下台的领导人的覆辙。
参考资料:李在明访美,140分钟谈成了什么?
突袭抓捕数百名韩国人,刚款待李在明的特朗普怎么又对韩国变脸?
与美贸易谈判 韩国、印度、马来西亚分别设“红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