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画榆林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在加沙,历史似乎正以最快的速度重复自己。
战争到了关键时刻。以色列出动五个师,动员了六万人预备役,所有兵力都压向加沙。13到15万人,规模远比之前任何一次突击都大。加沙城内的局势随着坦克推进、空袭密集变得越来越混乱。
前言
以色列预告了很久的军事行动终于发起,从16号开始,以色列国防军加大了在加沙的地面进攻,冲向当地北部核心区域加沙城。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此前多次暗示要用军事手段结束加沙战事,这次攻势看来就是他毕其功于一役的尝试了。
为了配合这次进攻,以色列国防军据悉调集了5个师的作战部队,加上加沙地带已经部署的两个以色列旅,总计有14个旅级战斗队的兵力。
对于以色列而言,要凑出这么多的机动兵力可不容易,以军此前召集6万名预备役士兵,其中的4万至5万人可能已在9月2号报到。
深夜里,加沙地带的废墟不再只是风景,成千上万巴勒斯坦平民正穿越废土,密集撤离潮宛若潮水翻涌。
方面出动全部五个师、十四个旅级战斗群,预备役增援六万人,总兵力规模直逼十五万,被称为“大清洗行动”的代号“基甸战车2号”,直接瞄准加沙城。不仅地面部队穿行其中,空袭也未曾停歇,无论地下隧道、民居还是指挥中心,都化作焦黑残骸
根据公开数据,仍有六十万七十万巴勒斯坦平民留在加沙城内,而以方认为其中埋伏着高达三千名武装分子。
密集的轰炸让加沙城的街道变成一片废墟。民房、隧道、哈马斯指挥中心都被炸毁。以色列空军以高频次出动,针对地道进行轰击。哈马斯残余武装分散在小块区域,靠地下通道活动,但现在地道系统有一半已经失效。
主攻的那个第98师,已经进了加沙的市中心,他们说那里“大部分区域”都归他们管了。街上都是坏掉的墙,坦克的铁轮子就从上面压过去。还有名字叫D9的重型推土机,在前面开路,推倒房子,好让后面的兵和车能过去。
加沙城和北边,还有超过100万老百姓没走。他们能去哪儿呢?天上不停地有东西掉下来。以色列人说,开了一条叫萨拉赫丁的路,让他们往南边走。可是,路上也不安全啊……南边那个说好的“人道主义区”,早就挤满了人,吃的喝的都没有
美国的绿灯与世界的红牌
当战场上的硝烟还未散尽,另一场没有炮火的博弈早已在国际舞台上展开。在这场对弈中,双方的筹码同样极度不对称。
内塔尼亚胡的政治意图毫不掩饰:借此战彻底解决哈马斯,阻止巴勒斯坦建国成为可能,同时在国内巩固自己的右翼联盟,将自己塑造成以色列唯一的“安全缔造者”。
尽管他的行动招致了山呼海啸般的国际谴责。联合国直斥以色列的行为是“种族灭绝”,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更是发布报告,详细指控其犯下的罪行。在多哈,50个阿拉伯国家联合发声,甚至提议暂停以色列在联合国的会员资格。
欧洲的态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西班牙直接取消了对以的军火采购合同,并实施武器禁运,甚至禁止为以军舰船提供燃料的船只停靠本国港口。
德国,这个因历史原因一直对以色列抱有特殊情感的国家,也悄然实施了军事禁运。
欧盟更是在9月17日宣布了一系列严厉制裁,包括暂停贸易优惠、对以色列农产品征收重税,并将制裁大棒挥向了那些“极端主义部长”和定居者。
这一切的压力,在美国的“铁杆”支持面前,都显得有些苍白。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亲自访问以色列,公开表态支持“彻底消灭哈马斯”,这无异于为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开了绿灯。鲁比奥在“哭墙”下塞入祈愿和平纸条的画面,更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政治表演,向世界宣告着美国不可动摇的立场。
与之相对的,是哈马斯在政治上的彻底真空。他们将冲突升级的责任直接归咎于美国,但这并不能改变他们被孤立的现实。更致命的是,以色列代号为“烈焰之巅”的空袭行动,直接摧毁了哈马斯在多哈的谈判代表团,造成至少6人死亡,其中包括一名谈判代表的儿子。
这次精准打击,不仅清除了哈马斯的高级领导层,也彻底斩断了最后一条可能通向谈判桌的道路。
当唯一的沟通渠道被暴力摧毁,哈马斯就彻底失去了影响局势走向的任何筹码,所谓的“国际舆论”,在缺乏强制力的决议和谴责声中,根本无法撼动以色列的战争机器。
规划中的园区与无处可逃的人们
战争的账单,最终还是由手无寸铁的普通人来支付。这场冲突造成的人道代价,其不对称性比战场上更为触目惊心。
战前,繁华的加沙城拥有近100万人口。如今,超过30万人仓皇逃离,但仍有约70万平民被困在这座巨大的围城之中,成了无处可逃的囚徒。以军的扩音喇叭日夜不停地要求他们向南撤离,但撤离的道路同样布满了死亡的陷阱。
就在8月17日这一天,加沙就有98人死亡,385人受伤。而截至目前,这场冲突已知的遇难者总数,已经超过了惊人的65000人,另有超过16万5千人受伤。以军不久前对希法医院附近正在撤离的人群发动袭击,当场就造成13人死亡。
“极度的恐惧、恐慌与混乱”,这是对城内平民感受最贴切的描述。以色列切断了加沙的能源供应,而这里三分之二的电力本就依赖以色列。断水断电,缺医少药,加上“地毯式”的无差别轰炸,让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绝望。
沿着加沙的沿海公路,挤满了徒步向南逃亡的难民,他们的哀嚎声响彻天际。而以色列方面,则为南撤的平民“开放”了萨拉赫丁公路,但时限只有48小时。同时,一项威胁性政策被公之于众:逾期未能撤离的人,将有可能被视为战斗人员。
在这片废墟之上,以色列已经规划好了加沙的“未来”。他们计划建立4到5个巨大的“人道主义园区”,将加沙全部220万民众集中进行管理。这听起来像是一个人道主义方案,但对于失去家园的人们来说,这更像是一个个露天监狱。
结语
“没有人能阻挡以色列,一切都将改变。”这是当前以色列官方的自信宣言。但真正的代价,是数十万平民流离失所、数万生命消逝、整个加沙地带的覆灭。
这场所谓的“终极一战”,表面是反恐,实则是民族命运的对决。无论加沙城最终是否陷落,中东的伤口已经深不见底。
参考信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