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的责任都是
保护、研究、弘扬
但是这个精神不能丢呀
那么你们呢
接上来继续做”
60多年前
一位从北大毕业的南方女孩
义无反顾的来到敦煌
![]()
1963年的樊锦诗(敦煌研究院供图)
60多年后
一位同样院校相同年华的女孩
沿着前辈的足迹再次西行
接过了他们手中的接力棒
![]()
她叫钟芳蓉
偶像就是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
以前可能是自然奇迹
现在也有人类的奇迹
2020年夏天,媒体的聚光灯
对准了这位来自湖南的女孩钟芳蓉
她高分上了北京大学
让考古闪耀出青春的光芒
![]()
去年夏天(2024年)
钟芳蓉选择奔赴理想
到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
开启职业生涯

回想刚到敦煌的时候
她在采访中说
“看到沙漠的时候觉得很荒凉
但是看到绿洲的时候
又感觉这是一个奇迹
以前可能是自然奇迹
现在也有人类的奇迹
回想樊老师当时是怀抱着怎样的心情
就是跨过那么长那么长的路线
来到这么偏远的地方……”

只要进到洞窟里
什么烦心事都消失了
1962年,24岁的樊锦诗第一次踏足敦煌
那时,她正在北京大学历史系
攻读考古学专业
申请前往敦煌文物研究所实习
樊锦诗被当时的情形深深震撼了
![]()
在采访中,樊锦诗
回忆起初到敦煌工作时的环境
“我还没来的时候想得很好
这个敦煌研究院那个画多漂亮
一想这个单位一定是窗明几净
谁知道一看是这样子
住的是土房子
用的是土凳子、土桌子
还有煤油灯
没有自来水
喝的水是又咸又苦……”


“不过,只要进到洞窟里
什么烦心事都消失了……
我已经感觉自己是
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
我离不开敦煌
敦煌也需要我”

开展石窟考古研究
配合危崖加固工程
参加窟前遗址发掘清理工作……
四季轮转,数十年来
樊锦诗走遍了大大小小735个洞窟
为保护好这座“东方艺术宝库”
和时光进行着争分夺秒的“战斗”
她带领团队日复一日地不断修复、抢救
才让雄奇多姿的雕像
瑰丽华美的壁画至今仍那般
栩栩如生、动人心弦
![]()
挥洒心血数十年
如今,年近九旬的樊锦诗步履不停
只要与莫高窟有关的一切
在她心里都是头等大事

“我们把希望要放在年轻人身上
我们也年轻过呀
每个人都有好的精神状态
她要能热爱这个事业”
打着手电
一直待到把自己想记的都记完
今年6月
有媒体记者联系上了钟芳蓉的父亲
他说,女儿在敦煌过得很好
很喜欢这份工作

据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团委
学生会平台今年3月发布的
“优秀毕业生问答”
钟芳蓉应邀谈到
目前自己还处于学习阶段
“每天主要做的事情还是学习
像之前在学校一样
上课,听讲座,看书
还有跟老师上洞窟实地考察学习
分配到的工作任务
主要围绕洞窟的记录与调查展开”
![]()
![]()
如今,对于当前的工作状态
她说,“我是可以自己打着手电
想看哪里看哪里
想记什么就记什么
一直待到把自己想记的都记完”
“就是感觉时代在发展
非常感谢国家给我们这样的机会
非常感谢一代代莫高窟人
在这里筚路蓝缕
为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条件”

从文物保护到文化传承
从文化自信到文明复兴
一个甲子的传承
反映的是无数中国文物保护工作者
的精神图谱
这无疑是对历史最好的
继承和礼敬!
来源 | 共青团中央综合新甘肃客户端、甘肃青年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